第613章 第741 742章 孙武假道伐蔡(2/2)

但是,令众人完全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竟然是要突然来了一招“暗度陈仓”之计。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这叶戌本就是吴国人,年轻时随吴王诸樊大战巢邑,但最后为孙武所收留,从此之后,叶戌也视孙武为自己的大哥。

“是啊,国人都喜欢沈尹戌,却讨厌大人,即便是沈尹戌真是诚心为了楚国,待他在淮水毁去吴国的舟船,再从方城山杀来,堵住关隘,那么功劳可全都成他的了!”

而孙武的副官见了,却是上前一步挽留道:

第742章_沈尹戌的奇谋

楚国令尹囊瓦闻言,却是更加犹豫道:

“难道……长卿是与叶戌有暗中有联系?”

伯嚭则是回道:

……

吴王阖闾听罢,不由是哈哈大笑起来:

毕竟他二人相处了二十余载,他们的关系,如师徒,如朋友,如兄弟。分别这些年来,还真是让李然有些不习惯,直到今天亦是如此。

“长卿兄到时候若是下不了手,便由员出面便是!”

于是,李然当即提笔,只字不提领兵之事,而所写的全部都是对孙武的思念之情。

“囊瓦……当真会如此沉不住气?”

“而且,此人之前还曾助我剿灭费无极,也是颇有功绩,应该不会因为和孙武暗通款曲,来危害我楚国吧?!”

一旁的武城大夫武城黑,听得令尹囊瓦此言,过后却是进一步道:

孙武合上信札,也是颇感兴奋,在心中暗道:

“待武完成了大业,天下大定,武定会继续追随先生,著书流世!”

二人又当即是找到吴王阖闾,表示如今天下局势大变,正是灭楚的良机!

而吴王阖闾等待这一刻,其实也已经是等了太久了。

一旁的大夫史皇,也看了一眼信札的内容,亦是撇嘴道:

孙武却是摇了摇头:

尤其是吴王阖闾,他的父亲吴王诸樊当年更是直接战死于巢邑。

吴王阖闾听得孙武此谋,不由是皱起了眉头。

“孙将军固然对我是恩重如山,如昊天罔极。但是这些年来,楚王亦是待我不薄,我如今既食楚禄,又岂能在此按兵不动?”

当他收到李然想让他率师经略鲁国之后,孙武自然是没有立刻拒绝。

孙武闻言,沉默不语,很明显他对此确是有些纠结。

而如今既然有机会能够一雪自己的杀父之仇,他又如何会不答应?

毕竟楚军人多,吴军人少。他如此做,也确是有恃无恐。

“长卿兄,那叶戌如果赶到的话,局势将对我军不利!”

武城黑看完,却冷笑一声。

囊瓦见敌人撤退,果然上当,迫不及待的挥动全军追杀吴师。

自从他的爷爷,吴王寿梦开始,他们吴国一代又一代,三代人,共计六位吴王,没有一个不是以楚国为自己的假想敌。

而孙武也当即命人且战且退,露出败迹。

所以,换句话说,他们十有八九是会碰面的。

只不过,这一切却也都在孙武的预料之中。

只不过,在他准备向吴王阖闾禀告之时,却又陡然突发奇想,当即找到了伍员,并将自己准备奇袭楚国的想法给说了一通。

“却不知先生是否有话要末将代为转达?”

“如今吴师已深入楚国腹地,再过了汉水,入郢都便是再无险隘。我绝不能让这等事发生!”

“大人,此处乃是我们楚国地界,这吴师孤悬于此,人数又不及我们。他们一退再退,败象已现,如果不在此时乘胜追击,恐错失战机啊!”

李然言罢,便是一个拱手,并准备告辞。

然而,孙武却显得依旧是胸有成竹。

“大王,囊瓦其人,志大才疏,不堪大用。纯粹是因为楚平王不能任人唯贤,才会让此人坐上令尹之位!而且,此人性情贪妒,私欲极重!我军若是佯败,定可将他引入败地!”

李然点头笑道:

“毕竟,长卿他用兵也是极为细致,绝不会如此的无缘不顾!”

“如此一来,沈尹戌岂不是要凌驾于大人之上?”

“当年令尹大人轻信费无极之言,尽灭郤宛之族党,其子伯嚭则是出奔吴国,百姓们至今对此还在那耿耿于怀。沈尹戌确实与大人一起将罪魁祸首费无极诛杀,但是人们都认为沈尹戌乃是英雄,而大人却依旧是祸首啊!”(沈尹是官职,戌为名,这里其实就是指叶戌。)

大夫史皇则是更进一步道:

……

这个当年和孙武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小童,据说如今也早已成长为楚国的一员大将,被封为沈尹左司马,镇守在方城山的外围。

伍员却还有些担心,前来找到孙武。

叶戌在下定决心之后,立马给囊瓦去了信,并且开始谋划该如何切断吴师的后路。

伍员本就想要灭楚,所以,在听了孙武的计划后,自然是一拍即合。

却说孙武这边。

范蠡毕竟就是楚人,所以脑海中对那里的地势也是印象深刻。这沙盘虽是简易,却也能大体想象得出来。所以,他当即是点了点头:

孙武自信道:

“夫用兵作战,贵在神速,唯有神速,才能出其不意!也唯有如此,才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我们如今在鲁国已经布有一支疑兵,并是借此分散了天下人的注意。世人皆以为大王是准备趁鲁国内乱之机而图谋鲁国。实则我们却是千里奔袭,攻略蔡国。”

对此,伍员却是大为不解:

“吴军本就善于水战,为何要改从陆路进军?”

伍员看着孙武,看着孙武那胸有成竹的模样,其实知道他之所以如此兵行险招,一方面当然是为了毕其功于一役。但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为了完美避开与叶戌的冲突呢?

“即便是没那么快,但是若真及时赶到,届时长卿兄可当真下得了手?”

副官则是命人立刻拿来砚笔,他自己则是暂且退了下去。

“长卿既已定计,就只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便是,楚王不能用人,寡人就偏要与之反其道而行!长卿只管放手一搏,寡人全力支持于你!”

原来,叶戌也已察觉到了吴师的意图。并且在得知了吴师穿过三道关隘,翻过方城山后,却是心中顿生一计。

但是,如今经过武城黑和史皇这么一点拨,囊瓦的那颗“政治斗争是纲”的心思,却又是再一次的活络了起来。

“反而,若是因此而贻误了战机,这罪责可就大了!”

“倘若……到那时候真得罪了孙将军,大不了日后是以死谢罪便了!”

也正是因为此,囊瓦在楚平王去世之后,受其“托孤之重”,首先想到的,就是与楚国的政坛新秀沈尹戌一起联手,并不惜以借机出卖费无极,并以此来弹压楚国国内以郤宛为首的潜在反对势力。

孙武从军帐出来,正好是收到了来自鲁国李然的书信。孙武展开书信,只见上面所写情真意切,也是想起往昔和李然相处的点点滴滴。

但如今,孙武反而成为了吴军的统帅,而他一个吴国人,却反而是要效忠于楚国。

“子胥兄放心,叶戌不会如此神速,待他来此,我们早已获得全胜!”

叶戌这边当然知道吴师的大将军乃是孙武。

李然闻言,亦是突然停住了脚步,回头又想了一下,决定还是给孙武写去一封信札。

吴师一直退到柏举,囊瓦本来觉得不宜再追,但是这时将领武城黑又是从旁劝道:

“长卿,如今我们深入楚国腹地,面汉水而背方城山,万一有楚军从我军后方袭来,我们岂不是要两面受敌?”

孙武闻言,不由微微一怔,不由是抬起头来,并作答道:

“子胥兄,有关叶戌之事,我自有安排,子胥兄只管放心就好!我不会让他成为我们灭楚的绊脚石,我们此行的目的,乃是郢都,我可保证,叶戌绝无可能前来干扰!”

伍员却是依旧将信将疑,但又很明显是暗中松了口气。

“那……如今唯有希望一切如长卿兄所愿,若能不遇到叶戌,那自是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