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无人问津(1/2)

第36章 无人问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星云科技的研发部成员再次扩张,并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在了芯片设计上。

为什么是一部分精力?

因为当刘大郎放出消息,称星云科技内部已经突破65~40纳米纳米压印技术时,居然无人问津!

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来,各大手机厂商、以及一些同行先是恭喜了一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好不容易来了几个公司,不是问合作,张口就要买下星云科技,刘大郎自然不会答应,直接送客。

“喂!我们可是突破了nil技术啊!我们可是国内第二家能够生产100纳米以下的芯片公司啊!”

人呢?

人呢!!!

就在刘大郎百思不得其解时,他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来业界对于纳米压印技术的认知不够。

星云科技也没有对这一技术进行着重宣传,来的几家厂商一看,这也不行啊,连个成品都没有。

40纳米的soc,生产出来也是纯纯的低端处理器,连发哥都已经28纳米了,谁还用40纳米啊?

当然,即便“长庚”芯片成功了,也只能拿一部分,来做大郎手机,其他产能都到了官方手里。

星云科技研发部的人员也想用公版,来得快!问题是技术不一样,拿公版套上来铁定用不了啊!

“重新设计一下,给我们的星火-炽散热堆满,再装个风扇!”

其他项目组同样非常忙碌,索尼的两颗摄像头已经到了,星雨-沐的摄影算法,还在一直优化中。

星云科技在和官方接触后,立马获得了大力支持,因为这可不是芯片骗局,而是货真价实的技术。

到底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只需要设计出一款芯片来就足够了!

目前的高端旗舰处理器,只有骁龙810能选,但骁龙810可是一条十足的火龙,20纳米制程根本压不住a57大核,安卓旗舰全部翻车。

首款“长庚”芯片到底什么时候能出来,刘大郎也不好估计,因为他们也是第一次做这种芯片。

当然,做这种平台,付的版权费不低,林栋等人将它作为前期的选择,随后再变成自己的平台。

刘大郎最想要的三种芯片,一是移动平台,二是基带芯片,三是射频芯片,其他的往后排也行。

当前优先级别最高的,依旧是下一阶段产品,对于星火-炽的设计,刘大郎甚至比星雨-沐还纠结。

瞿向群顿时瞪大了双眼,看向刘大郎的眼神,仿佛看到了甲方爸爸,正在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手机里装风扇?还要重新设计主板和外观!?我时常因为跟不上董事长的思路而感到挫败!”

一句话:国外月亮更圆。

在华为失势之前,有多少国内厂商注重过研发自己的技术呢?

面对这种情况,刘大郎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当天他就公开称:

“星云科技,只要没有倒下,就会一直走在国产化的道路上!”

什么散热最强?

靠vc均热板、散热凝胶、散热硅脂、铜箔等被动散热肯定是压不住骁龙810,那就只有主动散热!

刘大郎找到正在苦思冥想的星云科技设计部部长瞿向群说道:

而星火-炽,作为一台游戏手机,性能必须够强,作为一台4g手机,至少得保证两年内畅玩游戏。

为了验证纳米压印技术到底能不能生产soc,星云科技研发部专门成立了一个芯片设计项目组。

目前有两款芯片正在设计,代号为“长庚”,一款是65纳米制程芯片,一款则是40纳米制程芯片。

因为星雨-沐不需要用什么旗舰芯片,只要性能够用,能带得动摄像模组,能保证稳定流畅性就行。

把其他平台,或者网页上的东西直接搬过来,去掉广告,让界面简洁又功能丰富,提升用户体验。

没办法,甲方……不,董事长最大,瞿向群只好苦着脸认真听刘大郎的想法,可听着听着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