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被害妄想症(1/2)

第1124章被害妄想症

大明的翰林院位于东长安街南侧的青龙街上,与宗人府、吏部门对门。这么好的位置,不是因为它有多重要,而是朱老板为了方便让翰林们给自己念书,所以才把他们的衙门设置的离宫门近一些,仅此而已。

事实上,洪武年间的翰林院,远没有后世那么显赫。因为朱老板把有学问的人,和能干事的人分的很清楚。在经过最初的迷信阶段后,他发现学问好的人往往只是擅长读书,并不代表同样擅长别的事。而且很多书呆子读书读坏了脑袋,只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因此他很快就不再迷信那些所谓大儒,只把他们当做给自己讲书的人肉喇叭,帮圣旨润色的工具人而已。所以翰林出身的官员并不会得到特殊优待,反而会被朱老板视为书呆子,不愿意让他们担当重任。

但翰林们显然不这么想,他们根深蒂固的认为,万事万物之理尽在圣贤书中,自己熟读四书五经,深谙圣人之道,就是最优秀的栋梁之材。朱老板不重用他们,只能说明他是个有眼无珠的大老粗,而不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不错,就是要让老六那帮人知道,不读圣贤书,就别想中进士,一个都不行!”张溥坚决同意道:“矫枉必须过正,这样才能杀住这股歪风邪气,看谁还敢不读圣贤书!”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文渊阁大学士朱善也微微点头,表示是这么回事。然后两人凭着记忆将名单透露给刘三吾。

所以翰林院自来就盛产跟朱老板对着干的‘直臣",仅次于专门喷人的都察院。

其实按朱桢最初的设计,只有算学进士才需要考算学,但朱老板认为,算数实在太重要了,当官的不会数学,就等着被下面人糊弄吧。所以将算学定为了必考科目。地位比经学还高,你说气人不气人。

此时,翰林学士刘三吾,侍读学士董伦,以及文华殿大学士张溥,文渊阁大学士朱善,这四位翰林院的首脑,正在刘三吾的值房中商量着什么。

门外,还有刘三吾的家人望风,显然事情机密。不可为外人所知。

“斗争到这时候,一切都再明显不过了,再遮遮掩掩还有什么意义?”刘三吾哂笑一声道:“欲盖弥彰,止增笑耳。”

当时朱老板提出各退一步,由楚王出题,文官录取,他们虽然表面上勉强答应,但是背地里已经在弹冠相庆了。

“考官的名单已经出来了?”翰林学士刘三吾问道。他年逾花甲,但须发乌黑,双目有神,声音中气十足,一看就是精力过人之辈。

“怎么讲?”三人问道。

“注意保密,一定要单线联系,不可聚集。”刘三吾又叮嘱道。

“嗯。”董伦微微颔首,学问好的人记忆力一定是极好的。

<divcss="ntentadv">

“私底下跟他们通个气,告诉他们,科工户三学,一个进士都不要录取。”刘三吾沉声道:“理由嘛,就是‘文理不佳、见识浅薄",不足以为进士。”

“我也同意,必须要取消分科取士。”朱善接茬道:“当年老六一拍脑袋,又把唐朝就废掉的玩意儿翻出来。当成个宝似的效仿,根本就是不切实际、荒谬至极。完全没有可行性的!”

“一个都不录取?”董伦微微皱眉道:“是不是太明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