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零章 老六要来了(1/2)

这都快过年了,朱桢还在山东。

其实他本打算跟押送老七的队伍一起返京的,但禁不住山东官员的苦求,老贼也写信留他在山东再待几个月。

上上下下都很清楚,只有他在山东镇着,孔家孟家才会老实,朝廷的新政才能顺利推行。

朱桢只好无奈答应。其实他也是为了补偿老七老十,对山东百姓的亏欠。

好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新政官员,能力也远非当初在江西时可比,他们从九月平乱之后开始,仅用了三个月就完成了全省的黄册编篡工作。

当然,这也跟山东人口不多有关系……

虽然在历史上,山东长期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先进的地区,西汉时就有人口三百九十万户,一千七百余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但经过金元两朝的蹂躏,山东早已奄奄一息。尤其是元朝后期,宗室之战,红巾起义,山东都是主战场。饱受兵灾蹂躏的同时,还成为了黄泛区,水旱蝗灾频仍。

结果明初时统计户口,山东仅剩了三十八万户,一百二十六万人……用‘十不存一’都不足以形容其惨烈。

经过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朱老板又五度从山西等地移民山东,如今全省已经恢复到七十万户,将近五百万人口了。

而且将近半数都是十八岁以下的‘本朝人’,可见朱老板恢复人口的措施还是相当得力的。

至于田亩方面,国初时整个山东多是无人之地,朱元璋大力采取奖励垦荒的措施,给种子给耕牛,谁种了算谁的。

他还斥巨资兴修水利,每年在山东开塘堰数千处,疏通河流数百处,修建陂渠堤岸数百处,工程量之大远超历朝历代。

山东百姓又勤劳肯吃苦,赶上了好时代,自然迸发出无穷的力量,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垦,基本上已经将因战乱饥馑抛荒的土地,全都复垦。

经过初步测量,全省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六千万亩,达到宋朝的两倍,更不用说元朝了……

真可谓生机勃勃,万物竞发!

也难怪朱老板在听说山东民变后,会丝毫不担心演变成叛乱。老百姓怎么可能放着好日子不过,跟人造反呢?

有人说两个藩王不是把老百姓折磨的厉害吗?但老百姓都是从元朝过来的,跟元朝那些王公贵族一比,他们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

新政推进势如破竹,进腊月时,编订里甲工作也完成了,只剩清丈田亩的工作还在收尾。

朱桢便下令所有人到地头上去协助清丈,军队也一起上阵,争取在过年前,一鼓作气将所有实地测量的工作完成。

至于后续的复核工作,以及编制鱼鳞图册,可以留在年后慢慢搞起。

朱桢也跟朱老板汇报说,自己和两个兄弟打算在实地测量完成后,结束山东之行,争取回京过年。

朱老板很快就回信了,原则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只是让他顺便去趟北平——虽然北平在山东北面,而南京在山东南面,无论如何也算不上顺道,但朱桢却推辞不得。

因为朱老板告诉朱桢,他岳父徐达病重,命他代表自己前往北平探望,如果可以的话,就把徐达接回南京治疗。

这种事,朱桢如何能不答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