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875富贵起来的潘奕平(2/2)

放任就是各国最开始对商业规模扩大的态度:他们不知道怎么管理,索性就干脆不管理。只要商人们缴税,愿意多缴税,那就什么都不管!

好了,所有的商人都兴奋起来了:他们不介意多钱,他们介意的是你不收钱!在大唐帝国那边获得的十倍百倍的收入,还怕别的国家征收的那百分之十几二十几三十几的税率?

别闹了,只要让他们为所欲为,他们愿意拿出更多的钱!

在大华帝国,钱真的是一个好东西。所以当潘奕平有了钱之后,他就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立刻就多了起来。

表面上来看,他现在是一个商人,控制着秦国与大华还有唐国之间的贸易,这差不多等于说是垄断了西大陆三分之二的货交易。

背地里他其实是一个洗钱的工具,大唐帝国把天文数字的金币在他的账目上变成合法的资金,再以合法的形式补贴给大华帝国的许多官员。

而且他还是皇子赵宇的金主之一,等于说是赵宇的钱袋子。这可不是随便给赵宇点儿零钱那么简单,而是要在行动上给予赵宇派系的官员一系列的支持。

这些支持包括并不限于,在支持赵宇的地方官员控制的范围内投资建设,帮助这些官员提高业绩,让他们在朝堂之上拥有更多更充足的话语权。

这些钱袋子还需要安抚并且构筑利益网络,给自己派系的官员家属安排更好的工作岗位,给对方的后代更优渥的学习环境,让相关的官员无后顾之忧,更勇猛的在政治斗争中冲锋陷阵。

这不是贿赂,而是在用阳谋:我就投资我看着顺眼的官员所在的地区,你管不着吧?我看着顺眼的官员政绩好,地区建设的好,税收更多,那是他的本事!我有钱在官员隔壁盖个幼儿园,请最好的老师最贵的保育员,一百个老师围着四个学生转,托费就收一块钱,你气不气?你孩子想来?不好意思,招满员了……

就好像潘奕平最近正在做的事情一样:等到了他这个位置,才猛然间发现,原来这其中竟然有如此多的讲究。

别看他是一个纺织、麻制品、和各种食品特产相关的商人,可他现在做的事情,三分之二跟这些生意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来自大唐帝国的会计帮他审计整个公司的财务,来自大唐帝国的职业经理人在帮他打理整个公司的商业运作,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现在究竟有多“有钱”。

而他现在的生意,不仅仅涵盖了之前的所有分支,还在投资建厂的同时,在当地兴修学校,修桥铺路。

最有意思的是,当他知道自己名下还有一所专门培养服装剪裁、美术绘画、园林园艺,工业设计的大学的时候,他自己都惊呆了。

这所大学从建设到开始招生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不少老师都是去大唐帝国的艺术学校深造过的。

在皇子赵宇的邀请下,这个学校还有不少来自大唐帝国艺术学院的高级教师来客串讲学,在学校建成之后立即成了全世界排名前十的艺术名校。

不少赵宇派系的官员,家里的适龄孩子都被送进了这个学校,在这里学习艺术和礼仪,顺便搞对象找朋友,建立新的圈子。

更让潘奕平哭笑不得的是,他现在还有一支名叫“潘氏麻”的足球队,另外还养着三十多匹骏马,在帝都郊外有一个面积巨大的猎场。

那个猎场,大华帝国皇帝赵凯甚至都去过,还在里面打死过一只通体雪白的老虎……听说当时这个“祥瑞”让赵凯非常开心,把当时选用的大唐进口的杠杆步枪和老虎的尸体一起带回了皇宫。

在帝都有点儿自己耳目的人都知道,潘奕平非常识趣的把猎场的一半股份给了皇帝,只是潘奕平自己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现在那里叫“好地方”,名字是赵凯亲笔写的,刻在匾额上。

当一个商人把生意做到了这个份儿上,那他基本上也就无敌了。潘奕平确实无敌了,他发现自己除了钱,已经没什么事情可做了。

甚至,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钱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他拼了命的钱,却依旧发现自己的银行存款在飞速增加。

事实上,当他第一次看到大唐帝国情报局驻外人员生活补贴风险补贴,还有工资和奖金总额之后,他就知道自己那个擦杯子的女婿,比他有钱多了。

至于说有成为大唐帝国的情报人员究竟有什么风险:潘奕平觉得,那些从前宛如梦魇一样的大华帝国差官捕快们,估计是没什么胆量抓他们顶头上司的至交好友,也没什么胆子查经常与宰相皇子喝茶聊天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