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6章 1447市长大人(2/2)

如果在大秦帝国时代,有人在朝堂上提出修建新的广场,修建新的宫殿,一定会被大臣们抱团喷得怀疑人生。

可在大唐帝国内,各个部门的官员申请费用简直就和吃饭喝水一样稀松平常,仿佛申请此类钱无数的项目,根本没什么要紧一般。

事实上也是如此,一开始赢恪还拒绝了一些提案,可后来这些部门的官员直接把他这个市长给弹劾了,上面派来了一个辅政官,给赢恪上了几堂课,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做拉动内需,活跃经济……

再后来赢恪就习惯性的批准了几乎所有的拨款申请,没钱就硬着头皮去上级部门申请了两次,然后他就发现他找别人要钱也和别人找他要钱一样容易。

在大唐帝国,仿佛这些钱都不是钱一样,政府每天都要把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金币撒出去,有许多时候连个响都听不见。

可两个月之后,赢恪就发现事情和他当初猜想的不太一样:他认为这种撒钱的方式只会让国家的资金减少,整体上应该只是安抚占领区的一种施舍。

可后来他却惊奇的发现,当他将钱出去之后,当地的百姓就开始对整个五阳政府歌功颂德起来。

小商小贩有了大型市场可以卖货,街道平整让市民们齐夸市政领导有方,各种工程养活了当地的各种打工人,直接增加了就业岗位,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结果税收反而变得多了,竟然很快将出去的钱又赚回了一部分。虽然依旧比出去的少了很多,可相比起来出去的那部分钱的性价比可就高了太多了。

城市变得漂亮了,工厂变得更多了,发电量增加了,各种施工也都展开了……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五阳市一定会变得更好。

有了这个前提,那些出去的钱自然也就不让人心疼了。赢恪这时候终于明白,大唐帝国究竟比大秦帝国强大在哪里了。

双方的理念都不是相同的,双方的运作机制都是不同的,所以两个国家的差距,就好像是两个维度,根本无法比较。

如果说大唐帝国是在天上的话,那么秦国甚至只能算是沟壑,两者的差距太大,大秦帝国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就从吏治上比较,就有明显的区别。赢恪发现大唐帝国的官员更像是秦国的吏员,都是精于做实事的。他们很少迎来送往经营人际关系,偶有交集也都是私人交往。

大家在工作中都只是办事,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立场,轻易是不互相妥协的。这种状态和秦国的那种官场完全是两回事,效率方面明显是大唐帝国这边的官吏更高。

这种几乎没有内耗的状态赢恪也不知道大唐帝国能维持多久,不过现代官僚体系和古旧官僚体系的本质区别,却让赢恪大开了眼界。

在唐国开会只谈事情,只说问题,哪怕有一些规则或者说办事的潜规则,可效率却要比过去的秦国高出太多了。

许多事情该谁去做就是谁去负责,该谁配合谁就要全力配合,出了问题也没有办法推卸,这种状态……在赢恪看来,真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