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压缩机的畅想(1/2)

第248章 压缩机的畅想

汽车厂的利润到底哪里去了,副厂长杜永康上任第一天,就是在熟悉汽车厂的产业和目前状况。

当看见财务报表之后,哪怕已经当了两年副镇长的他,也不得不感觉后背发凉。人家旧社会放高利~~贷的是利滚利,而罗成这个厂长在发展上也完全是利润滚利润的方式。加上现在结账都是月结的模式,这汽车制造厂几乎都是东西还没弄出来,预计收入的钱就开始大手大脚的了。

这虽然是工人阶级时代,但工厂都属于厂长责任制,工厂出了问题,第一个问责的就是厂长。做奉献归奉献,但大家都是拿工资的,在杜永康看来,完全没必要这样激进。

工厂上账户没钱,杜永康看了一下汽车厂的产业,目前几乎每样产品都是有很大上升空间的。这也意味着工厂扩张潜力巨大,但杜永康觉得还是缓一缓比较好,只要随便缓一个月,账面上就能有最少几十万了。

所以杜永康来的第一天,下午四点多就来找罗成了,询问下个月的生产计划。

“下个月就要过年了,老杜,我也不打算太过折腾。第一个就是变速箱生产线,就这几天会过来,车间还要挪一挪位置,新的厂房据说还要十来天交付。工厂就算要发展,也暂时没场地。”

杜永康点了点头,罗成的说法也正和他意,工厂要缓一缓,哪有企业钱的这样干净的。不过变速箱的事情得记下来,汽车厂又要多一个产业了。因为两人都是厂长,只是正副之别,杜永康比罗成年龄大几岁,所以罗成就直接喊他为老杜了。

“那个这样吧,下个月就简单的加一条发动机生产线。然后我们厂的方块车2.0也要进行投产,叉车要出口,尽量多生产,你得多费点心在这上面。我这边就负责空气压缩机的研发。”

“罗厂长,这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得多少钱呀。”

“不多,螺丝之类的零件我们还是对外采购的,其他零件生产的话,整条生产线大概八十多万吧。”

“八十多~~万。”

一开始见罗成说的轻描淡写,加一条生产线而已。杜永康还以为用不了多少钱,但没有想到要八十多万。因为要来汽车厂当副厂长,这几天他还专门找了一些关于汽车领域的报纸来看。

好像某城市当年仿造国内的第一辆轿车,从无到有也就八十万的经费。而现在光一条发动机的生产线就要八十万。这得卖多少发动机才能挣的回来呀。

而且算一下汽车厂在计划内的生产任务,不算成本也才五十万不多。当然了,这不到五十万是这个月的计划任务。下个月会重新申报任务,手动叉车和三轮货车都会增加计划产量。

三轮货车一开始报四十辆的计划生产,主要是变速器卡了生产量。但现在从洪城购买了单组变数器,三轮货车起码产量能翻几倍增加产量。

不过因为场地限制,下个月罗成是计划把三轮货车产量计划到两百辆。而两百辆的话,销售出去就得有一百万了,生产两百辆,基本上没有部件上面的限制,最多就是柴油发动机要从两家以上的发动机厂订购。

但就算如此,两百台三轮货车也挣不来八十万,光轮子和发动机成本就要上千了,其他东西就算不贵,杂七杂八加起来,随便好几百是要的。所以把方块车和叉车的利润全部算上去,也就够添加一条发动机生产线的。

而发动机的话,之前赵主任拿去其他地方测试,这个月倒是付了三台的钱过来,是不打算还回来了。三千块一台,就这价格,罗成还只是对外出口的价格,对内都不打算卖。

价格这样贵,能不能卖的出去,就看汽车厂现在组装出来的这批发动机有没有人看上了。

发动机的部件太多了,一条生产线就要几十台机器,这还都是国产机器。要是进口的,八十万根本拿不下来。要知道变速器生产线,就因为精度的要求,必须买进口设备。轧钢厂那边联系一条旧的生产线,都要了罗成七十万的叉车货款互抵。

所以能八十万建一条生产线,真心不贵,虽然生产线大部分只是机械化很费车床操作工。但起码能满足发动机的最低生产要求,可能有些配件会没后世那样好,但只要不是那么容易出问题就行。以后慢慢材料升级就是了。

再加一条生产线,一个月也就多二百台的产量,主要是很多零件用机器生产也只能做出半成品。设备不先进,无法智能化,不能一次成型,一些需要开孔的地方,还要用机器二次加工。

但也足够了,军工厂的设备再配了一些设备,加上在弄一条生产线。一个月发动机可以生产五百台以上,如果能出口的话,也是一百多万,一条生产线一个月就能挣回来。

其实跟天户那边的汽油发动机厂比,罗成这边同意一条生产线,产量其实还要低。这主要是这边的发动机结构不一样,部件还多。

按照罗成的意思,下个月是真的收着来的。要扩张的话,其实各车间都能增加机器来提升产量。而杜永康算帐的方式跟罗成的算法不一样,杜永康算的是现有的产量利润,罗成算的是扩张后,产量提升后卖出去的利润。

反正不担心卖出去的问题,最多就是发动机没联系出售。在罗成看来,哪怕出口不了,最多自己用了。汽车厂又不是生产不了轿车,最多别整哪些里胡哨的造型,先弄一款比较四方的车型,比如老式桑塔纳车型。

在香港也流行过这样的车型,在一些老港片里,经常能看到的出租车就是这样的。铁皮弄薄点,冲压机就能冲压的出来车壳,当然了,整体依然不行,可以分离式冲压,分前中后三部分。

反正发动机造出来,根本不愁用不掉。光卖发动机哪有卖车的利润高,而要是不能出口的话,对国内卖三千,就会有人说话。但能出口,国内哪怕三千也会有地方抢着要,可能出口了,就不会卖国内了,而是优先出口。

这个时代就这样,在国内你的产品价值不是根据性能来的,而是你生产的材料成本。而一旦能出口,你价格卖的贵人家才会闭嘴。就跟叉车一样,罗成说卖国内要五万,出口要三万。但要是不能出口,造的叉车再好,可能价格就不是你想定多少就定多少了。

反正按照罗成的算法,下个月就算扣除厂房建设,职工楼建设,他的研发投入等等。工厂肯定还会有不少钱。主要是从叉车和发动机上面来,发动机要是出口不了,那明年第一个目标就是生产轿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