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192.领先国内其他技术至少十年!(1/2)

第196章 192.领先国内其他技术至少十年!

01.

“导演,无人机正在调试。”

“可能没有那么快,不过明天早上的时候应该就差不多了。”

摄像助理连忙跑了过来,站在苏晨的面前说道。

他其实当然可以站在远处用对讲机回复苏晨,可如果那样的话,显得对导演不尊重。

现在的苏晨,别看年轻,可是实际上,他在整个剧组的威信还是很高的。

“为什么需要到明天早上才能调试好?”

“因为电池电量的问题,而且加上这个无人机是咱们特殊定制的,所以……所以在控制无人机重量上面稍稍有点难度。”

“如果咱们这条戏需要拍摄一条的话,那当然没问题。”

“可是万一要到拍摄的时候,万一ng几次之后,那可能电量不够重新充电的话,又得1~2个小时。”

这一场戏主要是以无人机拍摄为主,毕竟在玉米地里面拍摄快速穿梭的破皮卡车,摄像师如果跟进去出来的时候恐怕就被旁边的玉米叶片划伤。

黄磊也走了过来。

在12年的这个时间段,大量启用无人机进行拍摄,在国内还是比较新鲜的事。

之后的无人机大多都是八轴,连六轴都很少见。

且如果要拍摄出4k的画质,就意味着无人机自身的重量,外加摄像机和摄像头的重量能不能承受。

因为毕竟是在大屏幕播放的。

如果无人机要携带轻盈的相机上去拍摄,那肯定比不了专业的电影级摄像机。

到时候拍出来的素材放在电影院上面看就是模糊的。

上一秒还是高清,下一秒就开始模糊,然后切换到人物近境的时候又变成高清,很难看。

2014年上映的,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也是一部公路片。

这个电影里面就有这个问题。

一道航拍镜头,画面就糊的一批。

……

苏晨沉思了一下。

“无人机组在哪里?带我过去看一看。”

几个人路过附近正在忙前忙后的剧组团队,向着无人机组的方向走去。

这里是拍摄现场。

此刻主要工作的人员都是道具组或者是搭建场景的工人。

演员什么的,现在都在宾馆休息,没有通告的时候,是不来现场的。

大概十几分钟之后苏晨就走到了旁边,专门给无人机组搭建的小厂房里面。

“导演!”

“导演好……”

苏晨打过招呼之后便凝视着地上的一共七八架无人机。

这个时期的无人机还不像是我们之后所看到的大疆无人机,甚至连飞机的样式都算不上,更像是蜘蛛腿。

每一个腿上,带着个螺旋桨。

中间是稳定器,因为无人机上天之后,遇到气流,如果没有稳定器,拍摄出来的画面根本用不了。

苏晨皱起眉头来问道:“怎么样?明天的拍摄有问题吗?”

无人机组的组长满头都是汗。

“导演,可能有一点问题。”

“因为从昨天开始,咱们的无人机就携带着摄像机在尝试飞行了。”

“摔坏了一个摄像机,那个无人机也报废了。”

苏晨点点头。

要知道,这样一个无人机的价格现在在市面上是至少八万,而摄像机则是十五万,外加一个广角镜头,这损失的总价,就在二十五万左右了。

“那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风。”

组长说道:“也不能全部都说是风的原因,摄像机镜头太重,受力点不好找,加上无人机承重不高,就算我们在地上把受力点找好了之后,一旦飞到半空之中遇到风。”

“受力一旦不均匀,立刻机毁镜头亡。”

苏晨缓缓点了点头,靠在门旁沉思。

组长继续说道:“当然如果这个镜头不是那么重要的话,我其实更建议咱们用2k的相机上去拍摄。”

“这样的话,我们现在所有的问题都不用解决了。”

黄磊也看向苏晨,他也觉得这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实在不行,咱们高空的镜头可以拿摇臂拍,多拍几条。”

“我可以找银川那边的影视城,那边有很多设备租赁的公司,找一个10米大摇臂过来,不算是什么问题。”

苏晨缓缓摇头。

沉思了一会,他问了一个问题:“咱们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什么?”

“星际穿越啊……”

组长有点莫名其妙的看着苏晨,不知道导演忽然问这个干嘛。

“星际穿越……”

苏晨点头:“我们再拍一部关于星际穿越的电影,又是飞行器,又是黑洞,又是宇航员,还有空间站,我们都已经可以尝试登录第二个星球了,可是一旦涉及到无人机的航拍,却变成了模糊的2k画面,你们觉得这件事情他靠谱吗?”

无人机组组长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磊哥,摇臂也不行。”

“摇臂可以拍摄大概最多三十米到五十米,可是我要的是长镜头。”

“要有无人机在天空之中飞行,自由自在的感觉。”

“中间不能停,因为一旦停了这种潜移默化的带给观众的自由的感觉就消失了。”

当然苏晨并没有骂人的意思,他只是在就事论事。

“这样吧,你们抓紧弄。”

“我给你们最多到明天早上的时间,如果弄不好,我想办法从其他地方找人拍摄。”

“我必须要摄像机是4k。”

无人机组组长额头上的汗珠更多了。

他连忙点头。

“辛苦了。”

苏晨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和黄磊一起离开。

走出小厂房之后,苏晨说道:“看样子不行,不能把希望掉在一个篮子里。”

“实在不行,想办法找敦煌那边的旅游公司,租借他们的直升机,然后用直升机拍。”

黄磊点点头。

他是苏晨的老师,同时,也是跟过很多组的演员。

黄磊很清楚,其实导演的主要职责除了拍戏调教演员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工作。

那就是不断的做选择,不断的解决问题。

因为剧组成百号人,每天吃穿住行,很容易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事情可大可小,有的事情是各部门的组长可以解决得了的,当这些组长无法解决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会汇聚,最后给导演定夺。

作为导演,解决问题有很多种办法。

一种是妥协,另外一种,是坚决不妥协。

看样子,苏晨这小子当导演,就是这种较真的人。

看着他现在的模样,让黄磊想到了一个曾经在国内和黑泽明齐名的大导演。

这个导演的名字,很多的年轻人都已经没有听过了。

他叫胡金铨。

当年和黑泽明齐名的亚洲四大导演。

这么介绍可能不够清晰,换一个方式,他拍电影的时候,大导演李安,只是他剧组里面一个小小的场记。

他是徐克的师父,是张艾嘉的师父。

也是刘若英的师公。

在他的监制之下,徐克拍了《笑傲江湖》,而一九六六年,邵氏电影都还没有成立的时候,他已经带着郑佩佩拍了《大醉侠》。

洪金宝,林正英被胡金铨罚在片场站着挨骂,头都不敢抬。

郑少秋,王祖贤和胡金铨说句话,都会怕。

而胡金铨之所以能够成为和黑泽明齐名的大导演,原因就在于他拍戏,很较真。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非常相似,那就是不在乎钱。

胡金铨拍戏的时候有这么两个例子就能够说明这一点。

有一天在拍摄电影侠女的时候,胡金铨灵光一闪说如果男女主角坐在树下亲吻的时候,如果在他们头顶上的树枝之上两只小鸟也能够亲嘴,那这个意境会不会很好?

别的导演可能就只是想一想,但是胡金铨就偏偏要这个效果了。

那个年代也没有现在这么强大的特效。

人和人亲嘴这个事好解决,可是鸟和鸟亲嘴这事,就是难得一见了。

于是整个剧组在那棵树下面呆了整整三天。

一男一女的演员也在这棵树下面待了三天,最后还是一个剧组的副导演,说,可不可以在这个鸟的嘴上抹点东西,让它们互相啄。

这才拍摄成功。

还有一个例子,是当年胡金泉为了拍一个芦苇荡的画面。

要求是两个大侠在两座高塔之上互相比内力。

伱一掌,我一掌。

如果是其他的导演,可能就会用一些很简单的蓝色的电光特效,噼里啪啦闪的火,两个人手心里面互相对着掌来表现。

可是电影大师之所以称之为大师,就是因为他们较真。

理工之所以称之为内功,就是因为不可见的,可是却要在电影之中拍出内功的存在怎么办?

用芦苇荡拍。

两位大侠一对掌。

身下大片的芦苇立刻开始根据掌风晃动,大片大片的倾倒,这一下,立刻就高级了。

于是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胡金泉当场决定租下三块地,种好了芦苇档,明年再过来拍摄。

就为了这么一个小镜头。

就这么较真,和现在苏晨一定要用航拍拍那辆破皮卡在玉米地里面穿梭,这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这小子保不齐,以后还是个大师啊。”

黄磊观察苏晨已经一年多了。

从去年的极限挑战开始,他就觉得苏晨好像变的格外的坚定。

这一次有机会合作,他同样也在苏晨身上学习东西。

成年的人的世界嘛,达者为师。

……

第二天一早。

天刚蒙蒙亮。

甚至很多演员都还在酒店休息,因为最近这段时间都没有他们的戏份。

苏晨从外面晨跑回来,他身上有点汗水,也有点油。

“导演,开拍么?”

无人机组长问道:“我这边设备调整好了,但是故障率很高,要就运气。”

苏晨喘着气点点头。

画面都在他的脑子里。

所以他一点都不慌张。

“可以,尽量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解决掉这段戏份。”

苏晨套上了淡黄色的工程师皮夹克,里面简单的穿着件白衬衣,一条牛仔裤和穿旧了的马丁靴。

他刚才之所以去跑步,就是因为在电影里面。

主角莫兰所生活的时间已经是地球荒漠化的中期了。

这个时间段,到处都是风沙,吃完饭之后,连桌子上的碗都是扣在桌子上的。

所以如果早晨起来,干干净净拍电影明显就是不太符合剧情的一件事。

他出去跑了四十分钟,身上有汗,也有土苍苍的气息,已经比较贴近角色了。

两个小演员也已经准备好了。

小葡萄穿着一件深蓝色的类似连体衣的衣服,而他的哥哥莫格则是随意的穿着件格子衬衫,外面套这件橘红色的夹克。

苏晨蹲在了两个小演员的面前。

他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你们两个人准备好了没有,要给咱们这部电影起一个好头哦。”

小葡萄的头发有点自来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