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第196章 王府花园遮阳避日(1/2)

第196章 王府园遮阳避日

眨眼间,秦钟神情微变,浑一副自然和善模样。

如果此刻硬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秦钟的心情,那么一定是‘复杂’。能在北静郡王府的园里遇上一个这么清秀的男子,确实是极其的意外。

虽然只是一桩毫不起眼的小事,他的心里却总忍不住去揣测北静王某方面的取向。

或许是前世受了些营销号的影响,一旦有了怀疑,猜测就止不住的滋生。

如果他是五大三粗的糙男人,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想这些。偏偏秦钟很有自知之明,晓得自己模样是一等一的俊,再加上受到秦可卿‘情’的特质所影响,很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更别有用心。

魅力太大也不是好事,容易让人产生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那人身上的衣着早已显露身份不同,又在王府园中,显然也是受邀之客。秦钟走近这女儿气质的男子时,稍谦卑侧了侧身。

对方也轻轻点头,一股淡淡飘香从袖口衣襟处漫出,直直钻进了秦钟的鼻子里。

身上带香是正常的,但这股香却不太像男性惯用的香。

秦钟顿时暗起了鸡皮疙瘩。

难道这又是一个‘宝玉’?

快走,快走!

秦钟随着王府的人进了园里一楼阁之中。北静王正在与人谈话,见了他,脸色顿喜,却又似乎没有帮忙引荐介绍的意思。

楼阁里的人,秦钟一个都不认识。

他只随着身边人引领到末位一处坐下,旁边有婢女上茶。

只听一人道:“《农书通考》不重考,更应重教化。撰书之始,应立教化之宗旨,重论地方官吏重农扶农之策。”

秦钟愣了。

看到楼阁中不少衣裳光鲜的人物附和点头,他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事情和他想的不一样,非常的不一样。他原本以为《农书通考》既然是通考书,应该是农业技术指导手册,或者是农业百科全书。

但刚刚那人的话里,却更像是把《农书通考》定义成地方官员的农政手册,而不是百姓的农事手册。

北静王点头思索片刻,抬起头时目光扫向众人,笑问道:“诸公可有不同之见?”

秦钟倒是想反驳,犹豫过后便觉得这时暂不要出风头,且看看众人具体意见。暗想:这里指不定有多少朝中重臣,自己一个小毛毛的散官,要是说了和所有人都不相同的意见就成众矢之的了。

只见房里静了稍许功夫。

位次离北静王不远的一人起身拱手,道:“农政虽说重要,下官却认为该以匠艺为本。”

还好,还好!

秦钟暗舒一口气,隐隐觉得站起之人模样有些眼熟,却想不起什么时候见过。

此刻楼阁里喧闹起来,三五成群暗下议论,北静王也似思忖模样。

偏这时,外边又走进一人来,正是方才园中落单的男子。这人听得房中声音,似乎也极有兴趣,大大方方在末位的秦钟旁边坐下。

是时,又有人起身道:

“匠艺之书天下从未少过。可天底下又有多少百姓庄户能识得几个字,终究得是地方衙门牵头叫他们如何种。所谓教化,应教官衙,若以匠艺为本只会让书被置之高阁。”

很显然,楼阁里一下就分出两个阵营来,一个认为农书该侧重农政,一个认为农书该侧重农术。

“足下认为如何是好?”

旁边人突然开口,差点把秦钟吓了一跳。

这嗓子,怎么也是细细的?像是女儿家的腔调。

他侧目瞧上一眼。

对方大大咧咧浑不惧被看,反而拱手自我介绍道:“在下姓闻,表字东君,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秦钟咧咧嘴,轻轻回了姓字。

暗想道:这男不男女不女的,既然字东君,那么大名无非是明、日、耀、春、云之类。闻明?闻日?闻耀?闻春?闻云?都是男人名字,怎就总叫人忍不住去怀疑他性别了。

他有些搞不懂,也不想在这问题去深想。

闻东君听了他姓字之后,竟忍不住眼中大放光彩,仔仔细细的上下打量秦钟一番。喜笑道:“原来久闻大名的秦家公子就在眼前,失敬失敬。某比鲸卿应略长两岁,若以兄称之,鲸卿应不介意罢。”

“不……不介意。”

【闻东君好感度+13,阳寿增加13天(当前好感度:32)】

嗯?

什么情况?!

加了十三点好感度,怎么就直接三十多了?!

秦钟搞不懂,甚至有些胆寒。

不会真遇上另一个‘宝玉’吧!

男生女相的闻东君此刻却对他饶有兴致,又问了一遍之前的话题,道:“鲸卿私以为农书该重农政还是农术?”

秦钟深深看闻东君一眼,又抬眸瞧了瞧前面一片争辩的众人。他早已不是之前那莽撞的人,谨慎回道:“各有各的好!”

闻东君却笑了,两个梨涡浅浅在脸上显露,道:“便猜你会这么说,真是谁也不得罪。鲸卿不是深耕农术么?难道不想新编农书以农术为主?”

秦钟当然希望《农事通考》以农业技术为主,可是情况不一样。前世的能大力推广各种技术全书,是有当时环境因素。料想那时候,到处都是《赤脚医生手册》、《军地两用人才之友》、《民兵军事训练手册》、《怎样种水稻》等技术书。

就像前面那人说的,结合如今的环境,这样实打实全是技术指导的书籍真就未必行得通。

秦钟苦笑,一时不比一时同。

《怎样种水稻》和《赤脚医生手册》,也是在当时大力扫盲之后才推广的。

这时代能识字到底还是读书人为主,可偏偏这些读书人中大部分又羞以农耕。所以才导致很多技术,其实很难在民间推广,只先能作用于官商。只有临近官商的,才会被新技术辐射,就像江南织造业一样。织造业除了江南,其他地方的技术也依旧落后。

他沉默了。

或者说是幼稚的想法在现实冲击下覆灭了。

一项技术的推广,不是靠一本农书就能完成的。

前面的争辩还在继续。

秦钟却已没了之前的热性,只觉得他们吵闹。

《农事通考》重要吗?这会让秦钟来回答,答案一定是不重要。以农政为主,还是以农事为主,都不重要了。反正都能开推广宣传开。

想通这些之后,秦钟也随意起来,甚至神游天外。等听到前面的那些官员说起农政篇和农事篇该由哪些人主编也没了兴趣。

就像原本满怀期待和热情准备去做某事,结果出门之前发现就算做了也于事无补一样。

打击,重重的打击。

“鲸卿兄怎么了?”闻东君看出了秦钟的异样。

秦钟只是摇头,暗想道:农业技术推广不了,那么就先想办法组织团队发展,等出来成效自然能慢慢影响民间技术的革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