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西征大宛(1/2)

第87章 西征大宛

茫茫西域,数千里黄沙之地,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大小小数百个国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与其说是国家,还不如说是部落,凝聚上万人口便可自称为大国,行霸一方。

那位写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诗人赵翼曾在《廿二史札记》中写道:“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说中原王朝都是因衰弱而灭亡,唯独汉代在末年仍然强大。

其实在原本的汉末,所谓的强大不过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远无当初班定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气概了。

不过这一时空,有了欧阳龙的优秀表现,倒算是名副其实了。

自他复通西域以来,不但将各强国的实力打压至极低水平,还给西域都护府开拓了大量税源,为后续的继任者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前任都护张温。

不过,世事变迁,在西域执掌多年,贤明铁血的张温被调回汉朝国都了,换来一个新的都护,最重要的是听说都护府中的数万精骑也一起调走了,而新任都护也就带来五千余骑兵。

于是,各国的心思又开始活泛起来,毕竟他们被汉人压制太久了,虽然不敢明着反抗,但是试探一下新任都护的脾气和实力还是可以的。

这不,大宛国便驱逐了西域都护府派遣的使节,理由是对方要求增加汗血马上贡数量的任务他们无法做到,而汉使竟然辱骂国君……

其实理由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理由,重要的是想找理由反抗。

不过,大宛也不是自己独自出来扛旗,他们暗地里联合了贵霜、乌孙二国,又探得都护府内兵力空虚,这才有了公然叫嚣的底气。

消息传至它乾城,董卓大怒,随即亲自率军征讨大宛!

出发前,他和李儒有过沟通,毕竟有了这个得力的女婿担任都护府长史,整个都护府对西域各地的管理才算是正常的运转起来,也才让董卓可以安心的出征。

李儒对于董卓的决定也是支持,甚至推荐了自己新发掘的人才随军参谋,他还早就与通丝国交涉过,想要打击大宛、乌孙等国好树立新任都护的威信,双方联合之下取胜也是在意料之中。

毕竟他就算再有能力,要想在西域扎根,还是要亮出足够的实力才行,现在大宛国自己跳出来就是一只好“鸡”,打几下用来儆猴在好不过了……

只有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李儒的施政也才能通顺。

————

苍凉的沙丘旁上,眼看着一簇兵马扬尘而奔,军容骁健,铁衣硬甲寒光凛凛,刀戟雕弓杀气腾腾。

如今虽是冬季,气温较低,不过西北汉子的适应力还是极强的,此时行军也可出其不意。

那为首的一个壮士,头戴银胄,身披锁甲,胯下一匹驭风驹倒吊着一双怒眼,似要把眼前的黄沙全部吞噬。马主人一手把控着缰绳,一手摸向身后挂着的箭壶,抽出一支特别的箭来。

“传令兵上前!”

那大汉叫了一声,便有数骑冲出军阵,前来听令。

那汉将箭交到队长手中:

“你持我都护令箭飞马速行,前驱贵山城,告诉军民人等,尔等上官罔顾汉令,欲行反叛,王师将至,必不可安。若能知天命,顺天意,则不可追随叛首,送了身家性命!”

传令兵领命前去。

大汉随即大喝道:

“既如此,斥候前出哨探五十里,大军依次前进!”

随着董卓的呼喊,军威渐盛,所有的人马都加快了脚步。

他们的军队以两千飞熊军和三千羌兵为主,校尉牛辅、郭汜,护军董孝随行出征。

飞熊军以勇武为长,俱以乌油盔罩头,身上黑森森全服披挂着镔铁玄关甲,手中紧握斩铁剁铜的长刀,跨着黑毛青鬃的健马,来去如风,猛如熊罴,故而称“飞熊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