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小号:坏了,我被别人熏陶了。(1/2)

第414章 小号:坏了,我被别人熏陶了。

简单的聊几句,李景霖便离开了乐团。

而众位乐手也没有多耽误,收拾好谱子,各回各家。

旋即开始认真的展开练习。

世界级的乐团,是不存在滥竽充数的。

每一位看似不起眼的乐手,都有着实打实的能力。

并且,在态度上,也极为端正。

人无完人,或许会有因为能力的出众而自傲的,可绝对没有自以为是的。

毕竟,做出这些布置的,是李景霖。

这些乐手们,在回去以后,反复听小样,又将自己的声部部分整体视奏。

几乎全都在一个小时以内便彻底拿下曲谱,相当迅速。

这也是很正常的。

演奏乐器这玩意吧,如果是独奏,或许难度很高,有些曲子拿下的可能不会这么快。

但如果是合奏的话,对于个人的难度要求来说,会降低许多,因为,难度几乎全部都在配合之上。

对于这些乐手们来说。

搞一个新曲子。

其实就和正常人朗诵一首中篇诗词一般。

几乎是个识字的人,上来就是能读通的,稍加熟悉,朗读的就会十分顺畅。

或许会偶遇生僻字,但实际上也就是一个磕巴+查字典的事情,读两遍也就搞定。

一个小时,绝对足够。

接下来呢?

和背诵诗词的步骤是完全一样的。

读懂,理解音乐的内容。

然后将其按照自己的记忆方式分开变化段落。

反复朗诵,直至形成身体记忆,将其背诵下来。

并不艰难。

为了接下来的背诵,以及众人合作配合的“朗诵”.

理解歌曲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是平时,大家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记忆。

但现在,李景霖交给了所有乐手同样的任务,去读一读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我dang建立史。

于是,记忆的理解,有了一个共同的历史框架。

实话实说。

从客观上来说。

《觉醒年代》的乐曲理解难度,是要远远大于《三体》的。

但前提是,这是对一个实力顶级,但对近代史一无所知,又从未看过《三体》的乐团来讲。

对于国内的乐团.

想理解《觉醒年代》的主题曲,那简直就太简单了,别说是这些乐手们,放到大街上,随便拉一个正常的华夏人.

或许对三体一无所知,但一定对近代史知道个大概。

起码知道当年是黑暗的,是耻辱的,有着先烈们前赴后继的牺牲。

属于是血脉记忆了。

所以,在理解上。

反而要比《三体》更加快速。

尤其是这次任务。

几乎令所有的乐手们,都回想起了之前震动整个文化文艺圈的根本指导方针。

源自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之上,一号所作出的指示。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还有什么,是比将一段艰难的历史所演化成的音乐,更能鼓舞人呢?

只不过。

在这个的基础之上。

李景霖做出了一些更加不同的改变。

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口号,也没有什么高举什么大旗,更不会在作品之中,充斥一种绝对理想,甚至是梦想一般的歌功颂德。

而是实打实的尊重历史,还原历史。

几乎任何一个乐手都能听的出来,这首曲子的核心。

悲壮,热血。

但和其他以歌颂为主的乐曲有着本质的区别。

别的乐曲。

结尾都给你整个happy ending。

因为,历史最终的结局,的确是我们胜利了,的确是星星之火,燎起整个原野。

整个光明,郑重,强烈的终止式。

仿佛在结束音乐的下一秒,就到了大家热情展望未来,开始讲话的环节。

可这首曲子不是。

它站在历史的岔路口上,以极其现实的写法。

在光明中,又反而给出了具有悲剧色彩的强烈黑暗暗示。

因为,在1921年之后,才是真正艰难而沉重的历史,那是一条充满鲜血的道路。

这就仿佛如同前辈们光辉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交相呼应一般。

结尾,更是具有一种深沉的低吟,回归开头,有一种“也不知道世界到底有没有改变,华夏到底有没有救”的苍凉感,仿佛这只是历史上惊鸿的一瞥。

显然,这很红歌。

但又并不红歌。

没有歌颂。

却折射出了另一层伟大。

另一种被所有人忽略的伟大。

那便是.

当年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前路到底如何,在巨大的黑暗笼罩之下,光明丝毫照射不进来。

唯一的火光,是伟大的理想,闪亮而虚幻。

可是,明知不可为,看不到胜利曙光之下,却依然有前辈一腔热血的为理想而献身。

今晚。

几乎所有的乐手都有些失眠。

横竖睡不着,脑海之中闪过了太多的理解。

看看现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