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秋粮收割(1/2)

第38章 秋粮收割

宋朝。

赵祯和很多文官的想法一样,虽然他们觉得这个机器有用,不过并没有什么大用。

在他们看来,整个大宋缺的也不是人,不用机器也能收割完成。

儒家的学说才是大道,是治国之道。

而且国家的民力尚不能用完,研究这种东西并没有用处。

如果有研究这个的时间,不如多读点四书五经,那样才能考上科举,好在未来治理百姓。

当然也有官员感觉天幕上的机器有大用,最少在黄河泛滥的时候可以很好的治理黄河,或者在国家别的工程上给予帮助。

当然他们才不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作对,说自己也喜欢这样的机器。

同时正在编写《梦溪笔记》的沈括,看着出现在天幕的挖掘机,他很是震惊。

这个时候的他正在梦溪园隐居,把所有的精力都聚集在现在的编写的书中。

相比宋朝的其他文人喜欢饮酒做诗,他更加喜欢这下杂七杂八的学问,也更加知道他们的用处。

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古人的智慧,只是历代朝廷并不重视,他也只能在民间收集整理,希望能够流传下去。

可是他的这种行为很多时候并不被理解,也和很多文人格格不入。

现在看到天幕出现的机器,他感觉这种行为值得。

原来这样的智慧不但可改变生活,也可以改变世界。

明朝。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机器,他首先想到的是不是可以用这个东西挖掘土地,开垦更多的良田。

以他的生活经历,很是明白民以食为天。

就算天幕上的东西再有用,如果还是让老百姓们饿着肚子,哪有什么用。

在饥饿面前,再好的管理制度,都不如一顿饱饭。

就比如他以前,如果有一顿饱饭,他也就不会走向反抗朝廷的道路。

如果大明真有这样的机器,并且能开垦土地,那么他相信自元朝荒芜的土地,就能很快的能被开垦出来种上五谷。

哪怕那是生地,种植出的东西比熟土产量低,也能养活很多百姓。

其次,他想到这东西在军事和工程上的用途。

如果他很早就拥有这样的东西,行军打仗就不那么艰难了,这中原大地只怕早就被他平定了。

而且这机器还可以辅助修造长城,抵御外族,让汉族再也不至于成为两脚兽。

明末。

正在参加会考的宋应星,看到天幕上的挖掘机痴痴看着。

相比这个时候的文人,他自小就喜欢张载的关学,更是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有很大兴趣,也曾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可是这些在科举上并没有给他帮助,甚至浪费了他时间,

这次天幕播放的视频,更是让他忘记自己正在会试,只顾着痴痴的观看,只能在会试快结束的时候匆匆交卷。

他明白,以后只怕会试和自己无缘了,毕竟家里的钱财并不能再支持他去考取功名。

而且他的年纪也比较大了,也该放弃金榜题名的念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