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有的人看似是凡人,可是却肩比神明(1/2)

第112章有的人看似是凡人,可是却肩比神明(二)

《鼕鼕:民以食为天,饭碗牢牢端在我们手中[一起加油]。》

《风中叶:袁老,封个谷神不过分。》

《我们的梦:袁老在古代是要封神的,祝您长命百岁[祈祷]。》

《人生的楚门:爷爷注定是要载入史册,让后人敬仰[赞]。》

各朝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深深的赞同天幕上所说。

如果放在他们这个时代,能够让百姓们种出这么多粮食,不要说封神了,就算天天把他当祖宗,供着他们都愿意。

他们经历过饥饿之苦,深深的知道人在饥饿的时候犹如那禽兽一样。

那个时候不要说道德理念,为了一口吃食,甚至会易子而食。

同时各朝的百姓,也深深的希望,自己所在的时代,能够出现这样一位人物。

秦朝。

秦始皇看到天幕上所说,他立即下旨,让人修建神农院,让诸子百家的农家,也研究这杂交之术。

同时也在神农院,树立起了两个人的雕像,一个是远古时的神农,一个是后世的‘神农。

他希望在这神农院的农家,也如这两位神农一样,大大提高大秦的粮食的产量。

就算产量能够达到后世的一半,那也是一个相当高的产量。

同时对于研究出来的成果,秦始皇也让人制定了标准。

秦始皇相信,他这个世界也有这样的神农,为他大秦的百姓做出贡献。

明朝。

朱由检看着天幕上所说,他深表赞同。

这样的人物就该载入史册,也就该封神,供后世瞻仰。

同时他也深深的羡慕,羡慕后世能够出现这样的人物。

可是他知道,光羡慕是没有什么用的,大明也需要这样的人物。

他当即下了一道圣旨,号召所有的百姓,如有提高粮食的方法,将得到朝廷的奖赏,并封为当代神农供后世瞻仰。

朱由检相信,经过这些措施,大明的产量也会大大的提高。

而再加上红薯和玉米这两种高产的农作物,过了今年之后,只怕大明再也不害怕灾害。

《宇宙人:神农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永远感恩!》

《勤劳的小蚂蚁:为了让我们吃饱饭,袁老一生都投入了杂交水稻事业,90多的年纪,身体不适的时候,他还在稻田看庄稼的长势,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敬佩。》

各朝的百姓,看到天幕上这两条评论,他们议论了起来。

90多的高寿,实在是令他们罕见,更令他们的罕见的是居然还在农田工作。

如果换了他们这个时候,这样的年纪,只怕已经含弄贻孙享受天伦之乐。

同时他们也明白了,为什么天幕上说他应该被封神。

这样一生把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土地的人,实在值得他们的敬佩,也实在应该封为神农。

秦朝。

秦始皇看到袁老竟然活到了90岁,他突然觉得自己有了目标。

秦始皇觉得,如果自己能活到这个年纪,只怕大秦再也不会出现二世而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