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曾经的一哥(2/2)

其中有四千个,是高速服务区网点,基本每隔一个服务区,就设置了一个换电站,两个换电站的间隔距离,也都不超过一百公里。

而换电站和电池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案,康驰主要是交给了严辉团队来负责,他原本就是搞精密设备的,对于这种涉及到精准对接换电工作,上手的难度其实并不大。

严辉在对蔚来的换电站进行了深入考察和分析后,首先初步制定了一套电池标准,然后让张晴带着这份标准,以及康驰的要求,前往江北省姜湖市,找到了齐瑞汽车。

因为和上汽合作,齐瑞曾经有一个人尽皆知的修车排队梗,但凭借着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他们不但度过了最艰难的初创期,更是一度成为了国产车的一哥。

但自从2012年后,齐瑞就一直在走下坡路,逐渐和长安、长城、byd等第一梯队自主品牌拉开了距离,国内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

在车辆月销量榜上,他们卖的最好的车型瑞虎8,连前三十名都经常挤不进去。

齐瑞老了。

这个老体现在很多地方。

都说齐瑞在自主品牌里面就像个理工男,只知道琢磨技术,这个观念让他们跟不上时代的营销方式,

哪怕产品力其实很不错,市场宣传的手段也总是慢人一步,甚至经常闹出笑话,自毁形象。

观念守旧,营销不行,加上设计老土,你怎么玩得过人家?

玩不过,就没钱,没钱就搞不了新技术研发,导致他们在新能源发展的赛道上,比燃油车还更惨。

不过好在,这几年他们通过出口战略,几款主推的燃油车在海外市场,都取得非常亮眼的成绩,过得其实也不算太差。

但毕竟是曾经的王者,只要有机会,谁不想来波王者归来?

当齐瑞董事长谢景森收到了大唐重工的战略合作邀请,并得知了大唐重工这次,初期投资规模就是三千亿的大手笔后,顿时大为震惊,

同时他也立即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他们在国内市场重返颠覆的机会!

唯一可惜的就是,他们这次的角色,是代工设计和制造。

张晴看出了谢景森眼神中的患得患失,于是立即补充道: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方案可行,看好我们的这套模式,也完全可以选择按照我们的电池标准,推出齐瑞自己的电车分离汽车,享受我们的换电服务。”

谢景森听后,反倒犹豫了。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套方案行不行得通,初期老老实实当个代工厂,用别人的钱来试水,风险才是最低了。

如果效果好,他们再自己入局其实也不迟。

“我会认真考虑的,不过前期的话,或许帮伱们代工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张晴点了点头,也没有强求。

接下来,她传达了康驰提出的设计要求,然后开始讨论设计费、代工费,拟定合作合同等琐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