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来自格赛的邀请函(4K)(1/2)

第120章 来自格赛的邀请函(4k)

「特殊任务:一位身份特殊的迟暮老人,陈幕,想要拍摄一组照片,留给子女和家人。」

「是否提交任务?」

「评价为:a+。」

「奖励摄影师:摄影灵感*2、摄影视野*1,英语学习券*1」

从十一月下半旬到十二月上旬,陈平生一直都处于很休闲的状态。

偶尔拍拍葬礼,每隔两天就去健身,时不时去西郊制片厂和林师傅与四木聊聊天,或者去李教授那里看望一下。

生活总算从急匆匆的节奏中解脱了出来,也让他从微博事件后,总算放松了身心,消除了那种心理上的疲惫感。

陈幕老爷子的照片直到最近才调整完毕,主要是做成相册费了一点时间。

他提交了任务后,把属性点一一加上,现在状态如下。

「名字:陈平生」

「摄影技术:37」

「摄影灵感:27」

「摄影视野:27」

相比于之前,摄影技术不知不觉中又增长了一点,应该是这段时间制作相册的功劳。

陈平生发现自己在完成了陈幕与李江河两位老人的相册后,对于排版愈发得心应手,以往面对着软件没什么思路,可现在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的想法。

从标题到照片选择,从字体到照片排序,在影集上,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其实都是创作者的心血结晶。

而且在摄影界有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大师,他们不仅拍摄好,后期好,还能给自己的作品的排版。这就相当于从前期到后期一手包揽,他的思想也能得以一贯而终。这些人远比单单只会拍照的人更令人崇敬。

陈平生觉得自己未来的方向也是如此。

如果更厉害一些,还能自己策划画廊影展。

是的,策展人是一个单独的职业,面对着三维空间的画廊,往往需要专业的策展人来进行规划每一张照片的位置。

进入展馆的动线与观众的视野,都与最终的展览效果息息相关。

不过陈平生现在对此还没什么头绪,所以他暂时只能在排版上不断精进。

他看完任务奖励后,单独看向那张英语学习券,这又是未曾见过的东西。

「英语学习券:使用后8小时内提升50%的学习效率与100%的单词记忆能力。」

“真不错。”陈平生觉得这东西很有用,毕竟目前主流的摄影师大多都是西方人,如果需要与之沟通,他的英语确实不太达标。

没想到瞌睡来了送枕头,系统还是蛮贴心的嘛。

正想着,他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

“喂?”这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但来自于魔都,所以陈平生也就接通了。

“您好,是陈平生,陈老师吗?”一个男人的声音在电话另一头响起,态度很尊重。

老师?

陈平生听到这个称呼挑挑眉毛,回答道:“是的,我是陈平生。”

虽然被叫老师他很开心,但无事不登三宝殿,对于陌生人递过来的高帽子,他当然不能随意接受。

不过下一刻男人就解开了他的困惑。

“陈老师,我是定格世界摄影大奖赛的组委会联络员。您的作品《鸦》已经入选了最终奖项的评选,这次给您打电话是来邀请您参加颁奖典礼的。”

“哦!”陈平生恍然大悟,随后心脏快速跳动起来。虽然他知道自己的作品绝对无可置疑,但想象毕竟是想象,现实情况是复杂且多变的,他也不知道《鸦》这部作品来到这个世界,能不能符合评委们的口味。

而在得知作品终于进入最终评选环节后,陈平生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同时,他也明白了工作人员对他老师的称呼。

毕竟谁也不知道拍摄作品的人年纪到底多大,但从普遍来看,能入选提名的一般都在四十岁左右,所以叫一声老师不过分。

当然,可能现在工作人员心里也在纳闷为什么这位陈老师的声音,听起来这么年轻了。

“陈老师,12月15日,颁奖典礼正式开始。您的机票和住宿,组委会全部报销,不知您是否有时间过来呢?”

“有的,没问题。”陈平生果断答应下来,这种机会他当然不可能放过,无论是人脉和在圈子内的声望,都有着极好的作用。

“那太好了,邀请函很快就会送到您手上,然后您可以提前通知我们几号出发,我给您安排机票。”

“嗯,明白了。”

“好的,那我不打扰您了,再见。”

电话挂断了,陈平生却站在原地,一直没有放下。

直到下一通电话打了过来。

“平生,今天有空吗?我在家里做了不少菜,过来一起吃吧。”是李教授。

“没问题,正好,我也有事跟您说呢。”陈平生笑了起来。

“好,那就快过来吧。”李教授听出了陈平生话语间的笑意,知道应该是个好消息,立刻催促他赶快来告诉自己。

陈平生穿上羊绒大衣,戴起棕色的围脖,双手揣在大衣兜里走进了风雪中。

华南的雪和东北不一样,东北是连绵不断的雪,仿佛白云的山脉从天空中压下,带着无尽的肃杀与沉重的身躯,想要把大地上一切痕迹都抹平。

而华南则是星星落落的雪片,那些白色的精灵会在任何时候出现,顽皮的将自己的身躯贴在行人的后脖颈处,带给人们属于冬天的凉意。

陈平生看着地上薄薄的雪,只需要轻轻一脚,就能将其踩为最冰冷的水。

忍不住,他来到小区门口的坛旁,在最中央不会受人打扰的地方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脚印。

…………

“平生,来啦。”李教授家门口,陈平生刚刚进门,就感受到了火热的气氛,似乎是正在包饺子。

从厨房能看到四散逃逸的水蒸汽,那是饺子们在水里翻滚时的呐喊,也是煮锅对于美味的前奏。

作为一个东北人,吃饺子是刻在dna里的事情,逢年过节,家里必须要吃上一顿丰满的饺子宴。翠绿的韭菜配合着炒过显得焦黄的鸡蛋,再混合进大颗的虾肉,每一口都让人欲罢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