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新影集悬念首发(1/2)

第149章 新影集悬念首发

隔天,陈平生把自己拍摄的超现实决定性瞬间整理了出来,并进行调色。

原本布列松拍摄的照片都是黑白的,因为那个年代彩色还不是很流行,大师们更喜欢使用黑白胶卷作为拍摄载体。

可是陈平生不打算沿用黑白,他想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而且地理环境的改变,也导致一比一复刻是没有可能的。

所以他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在给照片增添颜色这个维度后,又能保持决定性瞬间理念的突出呢?

最终他的选择是将所有色彩的饱和度与明度都保持在一个中间值,不突出,不明艳。并且把过于突出的颜色全部抽离,更突出构图与拍摄理念。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开始进行后期工作。

一边对比着想象里的画面,一边调整着各种参数,同时也不断修正着颜色的轻重。

直到晚上八点,他才完成了几张照片的后期工作,形成了一个思路。

把相关的参数调整保存在文档里后,陈平生放下电脑伸了伸懒腰。

呆了一会,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博物馆系列。

于是把那张单独洗出来的照片,发在了「影圈」中,并附上一段话。

“与华南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的新影集即将发布,暂命名《透视博物馆》。”

这条消息一发,立刻引起了粉丝们的激烈反响。

首先是国内这边,老粉丝们纷纷冒头。

我是一条小小川:“啊!陈哥!这么快就有新影集了?《鸦》怎么还没出版啊!我好奇的都抓心挠肝了啊!赶快出来,我必买啊!”

乱舞村球:“陈哥也太高产了吧!合着在颁奖时说的是真的啊!这才过去半个月!不敢想今年能出多少影集。反正出了我必买,必须支持。”

四木木木:“人在湖南,得到消息,喜不自禁。本来说好的第一个观众,为什么我还要接活出门,早知道应该留在家里的。”

陈平生忍不住回了一条:“照片还没洗完。”

底下立刻有粉丝抓住他。

苍夷:“陈老师这是什么意思!不让我们先看,先给四木看!不公平。”

孙怡猫:“四木是陈老师的现实朋友,近水楼台先得月,呜呜,我也想当陈老师的朋友。”

除了这些惊叹陈平生出作品速度之迅速的,也有真正在分析照片的。

但不是范书生范老师,而是刘一照和一些知名的照片评论家。

刘一照:“这张照片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从影集的标题可知,这是拍摄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照片。那么很显然照片里的动物都是标本,是虚假的。可是陈平生这张照片却格外真实,真实的令我甚至有些恍惚。那几只秃鹫驻留在山峰上,其中一只还在和老鼠对视。但我们没有看到它的攻击性,反而双方是如此的和平。说实话,我有点怀疑秃鹫们是不是已经吃饱了。

“这张照片的细节非常丰富,且画质细腻,虽然是黑白色,但却比彩色更加具有真实感。也许这也是陈平生采用黑白的原因,只是现在只有一张,还很难看出什么端倪。”

而相比于刘一照的浅显分析,著名摄影评论家凤仪声则分析得更为深入。

凤仪声:“首先这张照片最大特点就是黑白,我仔细看了很久,并且试图在脑海中还原颜色。但最后我发现,只有黑白色才是它最佳的呈现形式。因为当照片剥离了彩色的判断维度后,他们所依据的就只有过往形象是否重合。可是这几只动物除了老鼠以外,没有任何重合的地方。

“这无疑加大了观众辨认真实的难度,所以陈平生必然是故意使用黑白来混淆视听。而另一方面就是照片中黑白灰的层次,我们能看到秃鹫的黑色的身体与白色头颅,相对比天空则更加灰白。同时山体也是灰色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只有阴影部分呈现黑色。这是非常令人舒服的过渡处理,深颜色作为我们肉眼逃不过的视觉中心,往往不宜面积过大,会影响观感。

“因此照片里的颜色搭配恰当,面积适合,观众第一眼就会看到秃鹫,其次看到老鼠和山体,最后看向天空。甚至天空的处理也非常具有层次,透过白色,我们能看到远处朦朦胧胧的山体,这无疑又给照片添加了更多的细节和可看性。

“所以陈平生的照片后期功底可见一斑,尤其是黑白照片,除了施宏华老师,我还没有见过第二个人对于黑白灰处理得如此妥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