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长江国家博物馆的任务(合章)(1/2)

第204章 长江国家博物馆的任务(合章)

属性点达到了满值后,一如既往地,系统提示了从奖品池删除了该属性的产出,但并没有新增什么东西。

说实话,陈平生觉得系统的上限应该就是这么高了,毕竟就是一个摄影师系统,也不能指望它能有什么更为玄幻的东西存在。

现在对他而言有用的东西随着时间会变得越来越少。

只有宣传券、强身券和精力补充贴纸才是一直有用的东西。

并且他心里还有一些担忧,那就是如果某一天系统消失了该怎么办?

毕竟自己的属性点已经快要满值了,如果换做自己是系统,那么接下来只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达成培养目的后消失。

第二,目的未完成,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任务,驱使他去完成。

但无论任何可能,都意味着他必须要尽快把手里能使用的道具用掉,强化自己。

尤其是手里的十多张强身券和学习券。

所以他接下来打算闭关把这些东西消化完再出关。

想到就做,五月份伊始,陈平生就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

周一强身券,周二学习券,每隔一天换一种,交替使用提升着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口语能力。

第一周下来,强身券使用了4张,西班牙语学习券2张使用完毕,英语学习券使用1张。

陈平生看了看镜子里的轮廓,觉得肉眼可见的明显起来。

第二周,强身券使用3张,英语学习券使用4张。

在这周他推辞了很多工作,因为他开始有些上瘾如此规律的生活,并且强迫症也让他无法从这种状态中剥离出来。

第三周,强身券使用3张,英语学习券使用完毕,日语学习券使用3张。

到目前为止,他的学习券已经只剩下日语了,其他的都已经清空。

而强身券也只剩下3张了。

到此为止,陈平生已经彻底成为了型男。

将近一年的时间,他锻炼出来的肌肉已经呈现出了彭于晏最佳期的状态,达到了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感觉。

看着自己的腹肌、人鱼线、马甲线,他感叹道:“总算实现了当初硬汉陈哥的理想。”

距离硕大的肌肉,激情的拍摄,就只差后半句话了。

而就在这个月度过的同时,他的影圈全球粉丝和影集销售额依然在稳定上扬。

至于影展的收入更是让他的腰包前所未有的丰盈起来。

见时间差不多了,陈平生就结束了闭关状态,并提交了这个月的任务。

「本月任务已提交,评价中……」

「评价完成,本月评级:ss,获得20次抽奖机会。」

「是否现在抽奖?」

他使用的照片是《光之苦》的,但评价仍然没有达到最高,因为这些照片表现更多的是技法,内容感并没有十分丰富。

而且没有一个连贯的主题,具有巨大的解读空间。

事实上,陈平生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任务,已经摸清了系统的脾性。

想要拿到更高评价,那就必须要具备超前的理念和足够深度的解读空间。

鸦之所以能拿到sss,就是因为它的解读空间。

而这也是很多摄影师缺少的部分,拍出好的照片不难,拍出能够让所有人意犹未尽的照片才难。

理清了这个思绪,陈平生选择了抽奖。

「恭喜你获得以下白色奖品:小范围宣传机会*8、英语学习券*3、日语学习券*2」

“真离谱啊!”陈平生感叹一声,觉得属性点满值可能没希望了,13个奖品,竟然只出了两样。

这系统真是太懂得概率了,一定是抽之前检测了自己的属性吧。

「恭喜你获得以下蓝色奖品:中范围宣传机会*3、精力补充贴纸*1」

“果然,还是没有。”陈平生摸着眉毛,心想还有三次机会。

「恭喜你获得以下紫色奖品:大范围宣传机会*2、跨界任务券*1」

“额……”

陈平生叹了口气,怎么说呢,如果是之前获得这些东西,他可能要开心的蹦起来。

一点垃圾东西都没有,全都是能用的好东西,但现在他却开心不起来。

明明只需要两点属性就可以满值,结果硬是一点没抽到。

还好有个跨界任务券能够安慰一下他。

毫不迟疑,陈平生立即点击使用。

然后获得了一个新任务。

「跨界任务:雕刻大师李永芳正在寻找一位能够拍摄出雕刻灵魂的摄影师,也许伱是个合适的人选。」

“这是谁?”陈平生纳闷的看了看,然后上网搜了一下。

搜完猛地一拍大腿:“坑我啊!”

网络上显示,这家伙虽然名字叫李永芳,但其实是一位来自于韩国的40岁男人,他在国内学习,生活了十年,靠着雕刻手艺获得了很多成就和赞誉。

可当他回到韩国后,却突然声称自己所学的技艺是本国的传承,华夏老师只是一位文化盗贼。

自己不忍让这样的技艺流传于海外,这才孤身前往华夏,学成了手艺报效祖国。

可以说他把人类的两面性表达得淋漓尽致。

“雕刻灵魂?”陈平生有些鄙夷道:“还是先雕刻一下自己的灵魂吧。”

然后他就使用了任务刷新券。

还好之前抽到了一张,否则自己拒绝了这个任务后,就不会生成新任务了。

陈平生看向刷新后的任务,忽然眼前一亮。

「跨界任务:长江国家博物馆正在拟建设中,政府需要收集和创作能够代表长江文化的作品,也许你是个合适的人选。」

“这个可以啊!”

陈平生自言自语道:“正合我意,那张作品已经构思很久了。”

把系统的东西都看完后,陈平生打算没有其他事情就继续练,当然,这次不用闭关了。

不过一个电话忽然把他叫停了。

是廖华的。

“平生,你在华南吗?好久没见了,出来喝一杯?”

确实好久未见,前段时间廖华还帮了陈平生几个忙,他现在还记得呢。

“好啊,廖哥,在哪?”

——

市内最大电影院楼下的烧烤店里,陈平生见到了廖华。

烧烤是自助的,烟雾顺着上方的管子不断升腾,把四周营造在热气腾腾的氛围中。

廖华戴着帽子,穿着格子衫,一脸胡须显示他已经很久没刮了。

“快坐,菜单,看看你点点什么。”廖华已经点了几盘肉,正用筷子夹着烤了。

陈平生拿着菜单边看边问道:“最近怎么样啊,廖哥。”

“还好,这不是开始点映了吗,得挨个城市跑一跑。”

“点映了?”陈平生好奇问道:“名字取好了吗?”

之前廖华和他吐槽了很久,因为他自己是个起名废,所以想要找朋友看看有什么名字好听好记,能引起观众兴趣。

给了许多名字,但陈平生都觉得差点意思。

后来也没有关心过这个事情。

“起好了,还是秦姐给了我个好名字。”廖华用公筷把肉分成两堆,推到陈平生面前。

然后他沾了沾调料,把肉送入嘴中,边嚼着边说道:“叫《踏夜寻踪》,嗯,好吃。”

陈平生点点头,觉得确实可以,比之前什么《盲人寻妻》《雪梅》《寻找亡人》等名字更具体一些,一听就有悬疑感了。

于是他又问道“所以这次目标是多少?”

廖华笑了笑,掰着手指头给他算:“成本,一千三百万。如果算上给院线、投资公司的分红和演员的分红,至少要达到五千万,才有的赚。”

“这么低?”陈平生知道最近的票房还不错,已经有几部电影达到十亿以上了。

“我这就是小众艺术片,别说过亿,过五千万我都没有看到过。”廖华叹了口气,在这浮华的娱乐圈,能够坚持拍如此不卖座的电影的导演已经很少了。

尤其是在没有获得足够名头的时候。

如果想要活得滋润,有戏拍,有人投资,至少廖华要获得各大电影节的金奖。

比如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亦或是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

这些老牌电影节历史悠久,论地位不输奥斯卡,只是名头和商业化没有奥斯卡那么厉害罢了。

陈平生了解后,提起一杯酒:“那祝你旗开得胜,接下来能够斩获一座奖杯。”

“这部戏没指望了。”这几个月,廖华自然也带着片子去电影节试过了,但很显然没有什么斩获。

“不过下部戏我觉得挺有希望的,怎么样,要不要我给你留个角色?”碰了杯,廖华笑着说道。

“算了,我现在摄影都忙不过来。”陈平生果断拒绝,他没心思在娱乐圈打拼。

“也是,你现在在摄影界也是颇有地位,想找你拍照的人肯定很多吧?”

“很多,但我基本都拒绝了。”陈平生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安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