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途中(1/2)

但阳关候官也只敢心里畅想一下。

他上头还有敦煌阳关都尉管辖,底下的官吏士卒也不都和他一条心。且麋芳这帮人虽然已经到了安全之所,但在西域养成的谨慎之心却没有消失。

所以虽然财帛动人心,但也只是动人心罢了,即便在边境,汉家的秩序依然还在。

敦煌郡三边位置特殊,三面临边,是以设有四部都尉,有烽火台与内部相连。

麋芳的回归自然不至于燃起烽火,但快马却是值得的。

很快阳关都尉、敦煌太守都先后得到了消息。

麋芳抵达敦煌县时,赵岐已经在组织分田了。

伴随着张掖郡那边汉军与卢水部等杂胡一边倒的作战胜利消息传来,敦煌大族们终究没有反抗为天子牧守一郡的太守赵岐的勇气。

获益的百姓们欢呼雀跃,有些为赵岐建碑立像自不必多说。

赵岐早年避难之时曾以卖胡饼为生,因为这段经历,他对于普通百姓的悲惨遭遇更能感同身受。

但赵岐同情的百姓中并不包含麋芳这样的豪商。

而麋芳一路走来,为了交好长吏、稳定道路而采取的大撒币行为,在赵岐看来,更是邪门歪道。

于此同时,思维比较老派的赵岐并不觉得同西域贸易能够获得多少收益。

也因此,赵岐见都未见抵达敦煌县的麋芳。只基于职责,派了郡吏通告麋芳——张掖郡的卢水等杂胡虽在汉军的攻势下一路溃败,但张掖郡也因为这场战争并不安稳,麋芳可以在敦煌或是酒泉多做停留。

这种意外虽然有些出乎麋芳所料,但在西域经历的意外多了,这大半年来成长了许多,并未抱怨什么,而是选择留在敦煌,与本地胡人再进行些贸易,准备多带些西域特产回去贩卖。

毕竟贩卖丝绸回程的途中,他为了安全起见,不敢购置太多西域特产,以免延误行程,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但这一交易就出了问题。

倒不是在敦煌的胡人们将货物卖得很贵,正相反,胡人们卖得很便宜。

麋芳到底是商贾出身,很快就算好了一笔账——胡人们将货物从西域运来敦煌,扣除本钱,根本赚不了多少。

这下,就引起了麋芳的注意。

“究竟是怎么回事?”麋芳询问着眼前人。

他这一行人中之所以以他为首,最关键的原因是他是主事者之一麋竺的亲弟弟。队伍中除了甄氏的人手外,还有以袁氏为首的提供了丝绸的豪族人马。这也是麋竺需要让他的亲弟弟以身涉险的原因,麋氏输不起,必须要掌握主动权。

麋芳眼前之人便出自汝南袁氏,有着一路上的风雨共济、生死相托,两人倒不至于为了眼前的小利闹矛盾。

其人坦言道:“我等采购的价码本就是敦煌郡的本地价码,只不过不是市场里的,而是私下的。”

“本地大族知道我的来历,想要向我主家示好,所以才会有这桩好处。”

原来,敦煌郡设有专门供给胡商用来交易的市场,但实际上却形同虚设,胡商的货物交易几乎被本地大族垄断,更多的在私下里进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