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不要和阿甘说话(1/2)

第二节双方的进攻依旧没什么起色,比赛打得相当沉闷。

开拓者这边今晚外线的手感遇冷,范德维奇和帕克森的投篮命中不足四成。

一个重要原因是内线的马克-伊顿像山一样挡在了开拓者球员的进攻线路上。

他在第一节就贡献了三次盖帽,基本上断绝了开拓者球员在阵地进攻中冲击三秒区的心思。

到了第二节他登场后,又贡献了四个盖帽,把瓦伦丁、范德维奇和汤普森盖了个七晕八素。

甘国阳都吃了一帽,甘国阳这球本来是转身后的上篮,他已经过掉了伊顿,走底线上反篮。

这是一招很好的躲避对手封盖的方式,结果伊顿大手一伸,压根没跳,就把甘国阳的上篮给点出来了。

“卧槽…”甘国阳母语都骂出来了,伊顿这个身高和臂展天赋也太可怕了。

上赛季伊顿场均可以贡献4.6个盖帽,本赛季他的场均盖帽数已经增加到了5.6个,张伯伦对他的提点是非常正确的,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除了伊顿这个盖帽王,里奇-格林是上个赛季的抢断王,加上丹特利这个罚球王,以及斯托克顿这个未来助攻王,爵士确实是个收集怪才的球队。

开拓者进攻不好,爵士的进攻也好不到哪儿去,因为他们也很难突破甘国阳的五指山。

甘国阳来到开拓者后,球队的防守就变得相当稳固。

稳定的后场篮板保护,坚固的三秒区护筐,在感觉到自己今晚进攻一般后,甘国阳在防守端没有丝毫懈怠。

从高中开始打球起,甘国阳就很热爱防守,相较于得分他更喜欢将投篮拒之筐外的感觉,毕竟快乐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可能因为是处女座,他喜欢球队的防守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合理的站位,有序的轮转,保持持续稳定的强度。

在必要的时候,拉姆齐一个暂停或者在场边鬼叫几声,甘国阳会带领球员们执行压迫式的防守——这是当时绝大部分教练提升他们防守水平的方式,给自己的球员施加压力,然后把压力传导到对手身上去。

开拓者的防守变得好像非牛顿流体,粘稠且看似柔软,可如果你想用力击穿它,会瞬间变得硬实无比让你无法穿透。

在常规赛,甘国阳的这种防守稳定性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打了一个月的比赛拉姆齐已经意识到这点,他为开拓者提供了多么好的三秒区守护,让球队的兜底能力变得更强。

因为一些压迫式的全队防守在常规赛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打NCAA可以靠这种压迫鸡血一个月冲到最后,NBA常规赛太过于漫长。

像之前的芝加哥公牛,劳赫里靠着防守端的赌博迎来一波7连胜,可随着球员们的状态和士气逐步消散,紧跟着就是一波12战11败,被打回了原型。

甘国阳的防守完全不依赖士气,他只是不停做应该做的事,牢牢压制住了爵士的进攻节奏,让开拓者进攻状态不好的情况下,依旧保持着微弱的领先。

上半场没打完,甘国阳已经4次封盖,拿下11个后场篮板了。

当然,比赛变得难看,暂停休息时甘国阳自己都抱怨,“难怪那时候勇士打爵士,揭幕战都没人看,这是个没劲的球队。”

核心球员的风格往往决定了球队的比赛风格,丹特利在其他人打不开局面的情况就不停的往里冲造犯规,试图杀伤甘国阳。

但效果并不好,甘国阳犯规控制的很不错,上半场他只有两次犯规,他的点触式封盖很克制丹特利这种喜欢靠人碰瓷的。

而范德维奇因为防守差反而不犯规,我放你进去打阿甘,进不进和我没关系,这让丹特利打得很郁闷。

丹特利在罚球的时候有一套流程,先拍四下球,然后用手用力的旋拨两下,最后出手。

今晚他的这套流程表演的机会并不多。

而他的这种罚球前仪式表演,后面倒是影响了很多运动员,在电视直播时代逐渐被发扬。

有些球员是因为迷信,而有些球员是为了能在罚球线上获得更多的电视镜头特写,这有助于扩大他们的知名度。

爵士队在暂停时,约翰-斯托克顿“斗胆”和教练说:“造阿甘犯规是没用的,他犯规控制的特别好,他极其冷静。”

弗兰克-雷登看着斯托克顿,知道两人是大学的队友,便问他:“那有什么对付阿甘的好办法?”

斯托克顿说:“别刺激他,让他觉得比赛无聊,渐渐缺乏专注,然后在最后阶段趁他没反应过来,一波把比赛带走。”

雷登沉默了一小会儿,道:“你这是战略,不是战术,我要那种能攻击他,遏制他的方法,找到他的弱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