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西子湖头有我师(1/2)

王五前世网络有句谚语叫“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那问题来了,何处有满饷?

答曰:关外汉八旗。

“工资”问题,在明末是件非常要命的事,不仅要了明军的命,也要了明朝的命。

可以说不管是关外的平奴,还是关内的平寇,“工资问题”都是决定这两个大战场胜负的关键因素。

有个笑话说有一天崇祯不慎落水,多亏一位从宁远回来的陕西籍边兵奋不顾身将他救起。

崇祯为报答这个边兵,便说:“朕可以实现你一個愿望。”

边兵大喜:“愿杀尽鞑子恢复辽左!”

崇祯听后面露难色,这事难度太大,他搞不定。

边兵也觉得话说大了,改口道:“愿开仓赈饥除贪救民!”

崇祯依旧沉吟不语,因为这件事的难比恢复辽东还难,不是他这个皇帝可以摆得平的。

边兵见状没办法只好叹口气道:“那补足小人近年被克扣欠发的军饷总可以吧?”

话还没说完,崇祯就一把拉住他:“要不咱还是谈谈杀鞑子恢复辽左的事吧?”

笑话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明军残酷现状,那就是明末以来明朝的军队大部分都是拿不到足饷,甚至拿不到饷的。

结果就是崇祯朝的正规军,从上到下烂得跟一砣屎一样。

将不像将,兵不像兵,除了欺负老百姓借老乡人头一用,基本上不是在逃跑的路上,就是在投降的路上。

可为什么就是这支稀巴烂的明军摇身一变成为清军后,却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勇气,神来杀神,佛来杀佛呢?

没其它原因,就是每个月的工资能按时到账。

其实顺治十年以前,清廷也是不发工资给投降的明军,也就是绿营兵的。

但是清廷却给了绿营兵一个特权。

那就是可以合法的烧杀抢掠。

拿荆州来说,只要你绿营兵破了荆州城,城中三分之二的财货子女归八旗,余下三分之一归绿营。

就这三分之一的抢掠所得便使几十万烂透了的明军,突然成为举世无双的精兵。

顺治十年以后由于已经占领中国大半地区,清廷各方面的建设需要往正规化靠拢,这才开始给绿营正式发工资。

但每遇战事可屠城抢掠的特权却是一直保留。

用后世话讲,基本工资加提成。

没有战事,就是基本工资。

上等营兵一个月领两百斤大米左右的工资,相较这个时代的物价水平是可以保证一家四到五口的正常生活。

下等营兵一个月一百斤大米工资,填饱一家三口的肚子问题不大。

有工资且按时准点拿,便是望风而逃的明军成为大清定国之柱绿营的“奥秘”所在。

王五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清廷开出的工资基础上多给一半,技术军种再翻个倍,又或更多,从而让自己的军事小集团不仅比清军还能战,凝聚力也更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