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替吴三桂造势(1/2)

搬迁户的补偿条件提高一倍后虽仍不足以补其损失,但满城建设乃朝廷大政,不是不愿意就能不搬的。

前番满洲大兵虽在西山吃了大败仗,但自有辽事以来满洲大兵的威风犹在,动辄屠城的事迹很是骇人,因而纵是搬迁户心中有一万个不舍,也不得不在官府的安排下开始动迁。

房子和命谁重,搬迁户们还是能掂量得出的。

更何况人王都统拼着被总督大人打板子给他们争取到提高一倍,以及若干福利,再闹的话就有点不知好歹了。

几万人搬迁是个大工程,荆州府衙人手有限,应荆州知府李文请求,王五派出三千兵丁协助地方进行搬迁工作。

带队的是田文和张天放。

主要是负责对满城区域内应予拆毁的房屋拆除,以及帮助百姓搬家。

出发前,王五开了一次动员大会,会中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搬迁过程中他的兵绝不拿百姓的东西,甚至渴了都得喝自备水。

谁要是违反这一军纪,必定军法从事。

此举赢得数万搬迁户一致称赞,都说有王都统在,日子就算困难些这心也是安的。

不少搬迁户家中的年轻子弟见王都统的兵不扰民,不害民,不由心生向往。

王五也没闲着,领着左公铉等人带到荆州的几千民夫到城外伐木,好帮助搬迁户在外城搭建临时住处。

忙的是不可开交。

过去是带头冲杀在前,现在则是带头在前干活。

浑无半分汉军都统、荆州总兵的架子。

在此期间,张长庚拨付的第一批工程款到账,现银三十万两。

是挪的军费。

这笔款子原本应是用于修补前番被王五带兵摧毁的两道封锁线,现因荆州满城建设不得不暂时挪过来。

不排除老张挪用军费时脑海曾闪现王五说过的那八個字——“战事越久,钞票越有。”

有些事不能细琢磨,一琢磨原本不在理的地方就在理了。

好比一棵摇钱树,缺钱了摇一摇就有。

夔东战事就是这棵摇钱树,你把明军剿灭了,就等于把这棵摇钱树的根给拔了,朝廷怎么可能还每年往夔东砸大笔银子。

对士兵而言,战时工资同和平时期工资是不同的。

拿战时工资又不用真的拼命,士兵们肯定是举双手拥护。

对军官而言,能捞钱的地方就更多了。

甚至升官的机会也更多。

很多时候升官不一定要真的卖命,只要上下形成一个潜规则,升官往往就是动动笔的事。

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说了上千年,能没道理?

绿营前身是什么?

就是明军!

真把山里的明军剿光了,没仗打了,清廷还能继续养着几十万前明军?

不可能的。

促使张长庚开始“琢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刚收到消息,病重的四川总督李国英上疏朝廷,认为四川全省已经平定,夔东地区明军也不过几千人,因此不必保留太多军队,请朝廷将四川绿营九万六千兵额裁撤一半,全省只留四万五千人。

要按这一办法,湖广目前营兵额定是六万八千人,加上外省在湖广援剿的客兵三万,裁撤一半意味着至少四万绿营兵得脱下兵服回家种田。

兵少了,饷就少。

饷少了,上上下下吃什么,喝什么?

难不成真拿那点死工资?

朝廷那边暂时没给出是否同意裁撤四川绿营的意见,张长庚却认为多半板上钉钉了,因为这是李国英的提议。

相比他这个湖广总督,朝廷更信任李国英这个四川总督,这三年对夔东明军的战事也一直是四川方面主导。

不过在外人看来,李国英此举是想替朝廷节省军费开支,让几万拿刀的营兵回乡拿锄头搞生产建设,以复民力。

张长庚却认为李国英这是给吴三桂挖坑。

因为四川绿营多数人马都是吴三桂的人在指挥。

这裁军,其实裁的就是吴三桂的军。

说不定很快朝廷就要对云贵、四川的将领进行调整。

毕竟,朝廷防吴之心胜于防明。

果不其然,很快塘报就传来,朝廷同意李国英的裁兵方案,同时调吴三桂部将严自明为广东提督,刘进忠为潮州总兵,王进功为福建提督,马宁为山东提督。

这四人都是吴三桂手下忠勇、义勇营的总兵官。

四川提督郑蛟麟、总兵谭弘等人未调动,可能是因为“西山贼”未除尚需这些人出力原因。

如此明显的人事调动,不知吴三桂是否还能忍得住。

想了想后,张长庚将情况通报了王五。

正在帮助荆州搬迁户砍木头的王五看到通报后,不由冷笑一声对身边的田文道:“这是阳谋,推恩令。”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广东是尚可喜的地盘,福建是耿继茂的地盘,山东则在京畿眼皮底下,所以这四个吴三桂的亲信将领调任看着是升官,实际过去后都是光杆司令。

就算有实权,远离吴三桂又是提督又是总兵的,吴三桂真要造反,这四人难道还真愿意冒风险响应他不成?

人一旦离开了原属的团体到另一处生活工作,那对原团体的归属感必然会下降。

王五猜测下一步清廷有可能往云贵川安插钉子户了。

印象中吴三桂起兵时杀过一个云南巡抚,那就是清廷插过去的钉子。

至于李国英裁撤四川绿营一事,王五的看法同张长庚不同。

老张认为李国英是在给吴三桂挖坑,王五却认为这是李国英替吴三桂在打掩护。

只要郑蛟麟那帮吴三桂的嫡系将领仍把控四川绿营,那裁撤的必然是老弱病残以及非嫡系。

所以这个裁撤只会让吴三桂的人对四川绿营的掌控更强,而非削弱。

对山里的三位老帅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因为四川绿营是四万五千人还是九万人,明军都打不过。

当日马宝带领的三千人倘若摆开架势打,王五自认他那一千五百人毫无胜算。

双方的装备和素质差距太大。

多年封锁让明军将士普遍营养不良,兵员也基本“老龄化”,根本不是有源源补充的“青壮”清军的对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