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广陵城变(1/2)

第137章 广陵城变

片刻后,李洛竟问道:“那依贤侄之见,为叔该当如何?”

“叔父,这还用问吗?”

刘晔洒笑道:“如今天下大乱,实已群雄并起,我等择主之臣,等的不就是一个明主吗?若要再多一些,若是有天赐良机,为明主效力,岂不是事半功倍?”

“如今广陵,正是叔父的天赐良机。”

刘晔站在李洛身边,声音放低,语速却是放快,让李洛有种心神被对方话语吸入的错觉。

“广陵城内,郡卒兵不过为数四千,而且战力普通,不足为虑。更何况以章叔父的的能耐,其中大半早已唯他命是从了。”

“再加上叔父家中的部曲、僮仆,以及世交姻亲,叔父只要全部发动起来,还怕拿不下区区一个广陵城?”

“在我来广陵之前,刘使君大军已发,算算时日,先锋早就过了高邮县,不日即将到达广陵城下。届时叔父已广陵投效刘使君,这得是多大的功劳?”

“于公,叔父顺从郡府,罢退奸邪,免去一场州内叛乱,刘使君如何能不对叔父恩重有加?于私,叔父荫蔽梓里,庇佑百姓,全广陵县的父老乡亲,如何不对叔父感恩戴德?”

“以晔观之,叔父此功,非一郡之守,不能酬之!”

“郡、郡守?”

李洛只觉得自己口干舌燥起来,以他的家世声望,能得一大县县令,就差不多是仕途终点,光宗耀祖了。

可现在居然有郡守的机会摆在自己眼前。

他忍不住想到袁绥,那可是博学多才,名满天下的人才,曾经被中枢看重,征辟为太傅掾,又先后为太守,郡民吏所请托,两度代掌广陵郡事。

平心而论,李洛是从来不敢拿自己去和袁绥比的。

可即便如此,袁绥他也只是代掌郡事,他也不是郡守啊。

自己现今竟然有机会超越这位袁绥先生,一想到这,李洛就激动的有些发抖。

“当然!”

刘晔知道李洛已经彻底动摇了,赶紧斩钉截铁加劲道:“我主性情宽宏,人仁善爱贤,酬功罚过,乃是天经地义,以叔父如此大功,非赏一大郡太守而不可也。”

“大郡太守?”

李洛已经完全被刘晔带入了对方的节奏,越思考越觉得刘晔的话说的对。

刘备的仁义名声在这时候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推了李洛一把。

“好!贤侄稍坐,我这就唤我兄前来,我们共商大事。”

李章是一武夫,因此虽然是兄长,但平日里却多听自己弟弟李洛的话,两人配合很好,让李氏家族这些年在广陵发展的很快。

此时如此大事,李洛也不可能绕过自己兄长,势必要取得对方的肯定。

李章来了之后,李洛和刘晔将事情叙说了一遍。

李章竟然直接表态,愿从刘备。

原来这李章是个武夫,自然更看重谁的拳头更硬。

刘备在北地的事情姑且不提,去年千里驰援,逼退曹操,随后又驻兵豫州,剿匪平叛,赢得当地士绅的美誉。

入了徐州之后不到半年,又成功收复了臧霸。

这对李章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在李章看来,臧霸已经是他们这类人能做到的最好程度了。

可刘备竟然轻易的就击败吞并了他,那他李章岂非更不是对手了。

反观袁术这一方,从南阳被曹操一路揍了三四顿,溃不成军的逃到了扬州,靠着陈瑀不战而逃得到了寿春,然后在庐江城下一蹲就是两年。

迎了个刘繇,反而被对方戏耍,轻而易举的从袁术手里抢走了丹阳郡和吴郡,双方隔江对峙,袁军屡次进攻,却始终突破不了对方的江防。

这样一对比,袁术哪有刘备能打?

更别说刘备麾下的豪强,一样有出头的日子了,就连寒门都有机会。

这可比袁术那强多了。

于是,李章直接了当的表明了态度,支持李洛反水,就拿这广陵城做献礼。

既然主意已定,刘晔立刻帮两人制定起反水计划。

李家宗族有部曲僮仆两千人,姻亲、世交等靠得住的家族,也能凑出一千人,这就三千人了。

郡兵中,李章有把握拉拢过来的,有一千五百人,另外一千人有风险。

刘晔分派任务,让李洛去联络靠得住的姻亲、世交,给他一个县令,两个县丞的肥缺可以许出去,务必拉拢他们一起出兵。

同时,让李章带领一半的族兵去接受郡兵,这样两千五百人裹挟剩下的两千五百郡兵,把握要更大。

另外一千族兵,除了留两百人护卫李洛外,其余八百分为两部,一部突袭郡府,抓捕袁绥,一部突袭武库,控制装备军械。

刘晔还让李章记得告诉所有士卒,只要得手,广陵府库中的财货都归他们,人人有份。

一旦动手之后,李章就要负责封闭广陵各处城门,严防死守,留下亲信部队守卫城门,李洛则去见袁绥,最好让袁绥站出来表态支持徐州军。

同时,派人快马北上,去通知徐州军先锋,让对方日夜兼程,加速赶到。

只要徐州军前锋一到,这事情就算成了。

刘晔的这一番安排,听的李洛和李章两人点头连连,只觉得事无巨细,尽数都有了。

顿时两人精神大振,只觉得这造反也很容易嘛。

刘晔贤侄这一分析,感觉也不怎么难啊。

于是,三人分头行动。

李洛外出联络姻亲、世交,而李章则带着亲信部将出去联系郡兵将领。

刘晔则立刻修书两封,派可靠亲信带几个护卫,分别从水陆出发。

陆上一路骑乘李家提供的马匹,一人双马。

而水陆则一叶扁舟,逆流而上,朝着北方疾驰而去。

同时,他还伪做徐州军先锋回信一封,贴身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后面的事情,发生的相当顺利。

李家的姻亲、世家,也都是士族豪强,本地富户。

对于路中捍鬼袁公路的名号,早就心怀畏惧,只是没得选。

现在突然多出了一个仁厚刘使君的选项,众人纷纷选择用脚投票。

很快,李洛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李章那边也非常顺利。

不知不觉间,整个广陵城的六成以上军力,已经被掌握在了李家手里。

刘晔心中暗喜,晚间与李家兄弟又商量了一番,决定明日准备一天,养精蓄锐,后日凌晨动手。

就在刘晔以为大功得建的时候,意外却偏偏发生了。

第二日中午,李洛满面惊慌的来找刘晔。

对此情况,刘晔早做准备,他抢在李洛说话之前,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脸上换上惊喜,冲着李洛说道:“恭喜世叔,贺喜世叔,真是天助我也。”

李洛被刘晔这一打断,直接懵在当场,连心里的事情都暂时给忘了。

刘晔直接将书信递到李洛面前:“世叔,徐州军先锋已至五十里外,快则明日,迟则后日,即能到达广陵。”

“哦!?真的吗?”

李洛顿时大喜过望,赶忙接过书信展开。

果真如刘晔所说的那样,书信中叙述了先锋乃是刘备军校尉徐盛挂帅,副帅即为青州英豪,神射无双的太史子义,麾下更有周泰、蒋钦的水军。

更让李洛欣喜若狂的是,这支先锋军中,竟然还有刘备嫡长子刘封随军,担任参军,难怪能云集徐盛、太史慈,潘璋、周泰、蒋钦等如此众多的虎将随行了。

先锋顺流而下,过凌县、平安、高邮三县而不入,直扑广陵而来,此时已距广陵不足五十里,明日即可进入运河,快则一天,迟则两天,必能抵达广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