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荀攸六策(1/2)

一石霜糖一百二十万钱,一石雪盐十万钱。

粟米二百三十钱一石,一石霜糖就能换近五千石粟米,一石雪盐则可换四百三十多石。

水稻、黍米、梁糜的价格更贵一些,分别是三百到五百钱一石。

刘先对霜糖和雪盐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个年代,糖可不仅仅是美食,还是治病的珍贵药材,尤其是霜糖这样色泽纯净,甜度很高的糖,是极其热销的。

不过刘先虽然兴趣十足,可他手里的权力却不够。

在来之前,刘表、蒯越、蒯良等人跟他交过底,允许他动用钱粮购买食盐,上限是三千万钱。

荆州目前除了南阳郡人口损失巨大外,其他诸郡可算是完好无损,人口总数依旧在四百万以上。

东汉人成年男子每年吃盐8升,妇女和老弱吃盐6升,儿童吃盐4升。

按照一户一对夫妻加上两个孩子来计算,一家四口人,一年需盐22升。

汉代一升为两百毫升,盐的比重是每毫升两克,所以每升盐重400克,约等于18斤。

荆州有户籍一百万以上,年需盐十五万石以上。

盐价是1200钱至1500钱一石,以最低价格来计算,也要近两亿钱。

刘先得到的授权完全不足以支付。

按理来说,荆州的食盐来源自然是越分散越好。

一般情况下,荆州也不可能把所有食盐需求全都交给徐州。

可谁让眼下不是正常情况呢。

荆州此时最重要的是食盐,而不是食盐来源。

刘先相信只要情况传达回去,荆州必定愿意全部购买,而且还会给他记上一大功劳。

于是,刘先表示需要立刻派人回荆州请示刘表。

刘备自无不可,并给刘先的随从安排了快船。

随后,刘先和许劭、滕胄等人就先在徐州暂住了下来。

刘备安排华佗前往迎宾馆,给许劭看病。

华佗去了之后,发现许劭乃是喘症。

刘封有些明白,这可能是因为许劭年纪大了,又不适应江东的气候,再加上刘繇的倚重导致他事务繁杂,最终引发了支气管炎。

华佗给许劭开了相应的药物,让他多加休息,病情自然能有好转。

刘备还特地送来霜糖,吩咐给许劭进补身体,叮嘱不能多用,每日可吃一点,补充元气。

对此,许劭很是感动。

************

这日傍晚,荀攸又一次被州府轩车请进州府。

刚准备下车时,就看见徐州方伯刘备带着儿子刘封站在车外,正一脸笑意的看着他。

荀攸不敢托大,赶忙想要下车行礼。

却不想刘备亲自伸手搀扶,让他既惊又喜。

不得不说,刘备的行为搭配上他的厚朴的面容,格外能让人产生好感,为之信服。

被刘备搀扶下车之后,荀攸赶紧后退一步,大礼参拜:“不意方伯竟如此厚待,攸受之有愧。”

刘备却是再一次上前握住了对方的手,硬生生的将荀攸托起:“公达先生乃是智谋俊杰之士,备天性驽钝,笨拙少谋,故而对先生这样的才俊格外钦慕。先前听闻先生在襄阳,备不自量力,去信邀请,非备不知礼数,实是仰慕之心无以言表,只能冒昧行事,还望先生多多谅解。”

饶是荀攸见多识广,也被刘备给感动到了。

实在是刘备说话情真意切,言辞之中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对他产生信任感,觉得这就是个老实人的肺腑之言。

“久闻方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攸本将信将疑,今日得见,方知事实比之传闻还要真上三分。”

荀攸本就是个谦逊的性格,刘备如此礼遇,他就是心中不满,也不会说些让人不悦的话,更何况眼下荀攸也确实很受感动了。

于是,荀攸投桃报李道:“方伯贵为一州之主,却如此礼重贤才,即便滥竽充数如攸,也能得此厚恩,想必此事传扬出去,天下俊杰之士必当知道方伯之心,不远千里,远来归附。”

听到荀攸的话后,刘备顿时乐的合不拢嘴了,一边捏着荀攸的手,一边往里引路:“公达先生,快快请进,酒宴已经备齐,只等先生您了。”

随后,刘备握着荀攸在前带路,刘封则跟在他们的身后,三人来到后堂,分主宾坐下。

宴席开始之后,刘备并没有劝酒,而是仔细的为荀攸解说起菜肴来。

很多人误以为东汉吃的非常简单,可实际上东汉开始已经是做菜方法的大爆发时期了。

只是局限于炒锅还没成型,因此没有炒菜。

可各种脍、炙、蒸、羹、烤、拌、腊、渍、脯等多种制作手法,虽然远不及刘封所在的后世,可在东汉当时,也一样非常丰富的。

只是这些做法的成本很大,往往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起的。

即便是贵族家庭想要吃上一顿脍炙,也是需要不菲的价格,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的。

刘封知道荀攸是个谦虚的性格,而且为人节俭朴实,生怕铺张浪费引来他的不快。

因此准备的菜色,大部分都是常见菜,主菜是炖肉,蒸蛋、蒸鱼。

因为加了雪盐,味道极为鲜美,而且没有苦味,这让荀攸又惊又喜,相当意外和满意。

酒过半巡,菜过五味。

刘备开始尝试招揽荀攸道:“公达先生来我徐州已有一段时日,不知对我徐州,以及对备有何建言?”

刘备的心思,荀攸心知肚明。

所谓求谏不过是个幌子,对方真正想引出的自然是后面的招揽。

你若是有意应辟的话,那谏言自然可以直言不讳,一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如果双方不相与谋,自然也别硬凑到一起。

另外一方面,也是展示一下能力才干,好能安排匹配的官职。

如果无意应辟的话,那虚言几句美誉即可带过,对方也能理解你的立场了。

荀攸沉默了片刻,方才开口道:“方伯治徐,节衣缩食,收拢流民,鼓励屯田,此皆善政也,自不必攸多言。”

荀攸这话一出,别说是刘备眼含失望了,就是刘封也很是失落。

没想到努力了这么久,荀攸还是看不上自家老爹吗?

既然如此,那也只能好聚好散了。

虽然荀攸是个强劲的对手,但刘备绝对做不出害人的事情。

这不仅仅是刘备的性格底色,同样也是明智之举。

荀攸受到邀请来徐州,要是遇害,这让天下人怎么看刘备?

即便是刘备麾下的众多士人,恐怕也会为此沸反盈天了。

刘备难掩失望之色,却依然强自撑道:“先生之言,备必不敢忘,备在此以薄酒一杯,预祝先生早日得遇明主,一展雄才。”

刘备端起酒杯,却见荀攸端坐不动,心中突然微微一动。

却听见荀攸悠悠开口道:“明公根基,尽在徐州。自古徐州乃百战之地,易攻难守。以项羽之勇,据此都为高皇帝所破。攸不才,为明公思得奇策六条,感明公厚爱,愿以此献于明公。”

刘备登时大喜,赶忙应道:“还请公达先生尽言之,备洗耳恭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