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礼遇袁使(1/2)

如果说和曹操的使节程昱争的是争锋相对,那么袁绍的使节辛评所感受到的,可就是如沐春风了。

刘备不但亲自出城十里迎接,更请辛评登州伯之车,同车而归,可谓是给足了辛评礼遇,让辛评对刘备的好感也是油然而生。

这种情景之下,郭嘉又没有副使的身份,只能缩回车队后半段中。

对于辛评受到的礼遇,郭嘉既感到惊讶,又有些羡慕。

如果说先前在辛评家里郭嘉还有些犹豫的话,此时的郭嘉已经打算接受刘备的邀请,入仕徐州试一试了。

对此,辛评很是支持,他们辛家因为当初董卓军来的太快,导致颍川大部分家族都措手不及,不但损失了大量的财货,就连族人的性命都没能保全住。

在仓促之下,这些家族只能一窝蜂的跑到了河北,投奔了老乡以及地域首领的袁绍。

袁绍对此自然是极为欢迎的,可同时,因为整个家族的投奔,这也使得辛家已经彻底和袁绍绑死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情况和机遇,辛家是很难从袁绍这条船上下去的,哪怕只是分别下注都办不到了。

荀家之所以能够分别下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荀彧。

早在董卓军扫荡颍川之前,荀彧就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动员家族前往河北。

颍川士族普遍存在联姻的情况,荀彧自然也不会瞒着姻亲,他不但通知了辛家,还通知了陈、韩等各个家族。

只是当时愿意放弃土地田产跟他离开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家族都在这场扫荡中损失惨重。

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荀彧当时是投奔的韩馥,并非袁绍,因此他欠的情分是韩馥的,不是袁绍的。

而其他家族仓促之下投奔了袁绍,光是收容他们的情分,就让这些家族绑死在袁绍这条船上了。

绑死自然是有利有弊。

优点是袁绍更信任他们了,这一来是老乡,二来全族站队自然更受信任。

缺点是没法换船或者分散投资了。

因此,在去徐州这个问题上,辛评渐渐的比郭嘉还要热心起来。

辛评之前并不怎么重视刘备,可随着情报不断的北传,刘备的大半年来的表现极其亮眼,一统徐州也就罢了,竟然还有余力往豫州发展,还从曹孟德手里虎口夺食,拿下关键之地任城国,可偏偏曹操却还拿他没辙。

刘备表现的越出色,辛评就越重视郭嘉的选择了。

既然有机会,让郭嘉这个在河北并不受重视的小老弟去徐州闯闯,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哪怕对方在徐州没能混出什么成就,好歹也是将来的一个可靠传声筒。

因此,辛评一改先前的态度,力劝郭嘉接受刘备的征辟。

郭嘉对辛评的观感还是很好的,也信服这个能力很强的族姐夫,虽然有自己的主见,但辛评的话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就在郭嘉坐在车中想着该如何去州府求见刘备时,车外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

“请问郭嘉先生可在车中?”

郭嘉小吃一惊,掀起车帘,正看见三个人站在车外。

其中为首的是个少年,脸上带着亲和的笑容,让人一望而生好感。

这少年自然就是刘封,而在他身后的董袭、甘宁,两人身材魁梧,骁勇彪悍,即便是人才济济的河北,也极少能看见如此壮士。

郭嘉心中大吃一惊,能得如此虎士簇拥,这少年身份必然非富即贵,而且还远非一般贵胄可言。

郭嘉只是为人豁达,不拘小节,可不是真傻。都已经猜到对方身份极为不凡,如何还会高居车上,让人以为他傲慢不逊。

于是,郭嘉赶忙下车,冲着刘封行礼道:“在下正是郭嘉,乃颍川阳翟人,不知贵人如何称呼。”

刘封赶忙还礼:“小子刘封,家父姓刘,暂任徐州牧。”

话说到这里,郭嘉自然明白了眼前少年的身份,刘备的嫡长子刘封。

“原来是公子。”

郭嘉再次行礼,态度更为恭敬上了几分:“嘉不知公子在此,未能早早下车,还请公子恕罪。”

刘封笑了起来,谁说郭嘉桀骜不驯、浪荡无礼的,明明就是一个知礼明仪的文士典范嘛。

刘封上前两步,将郭嘉搀扶起来,然后解释道:“刚刚在我父身边,辛使便将先生与他一同南下,来我徐州的事情告知我父。我父闻言,顿时大喜,闻先生竟在车队之后,立刻遣我来接。今日宴会,当请先生一并与会。”

郭嘉这才明白原委,辛评对他的推荐自然没出他的意料。

辛评既然力劝郭嘉出仕徐州,那自然会想尽办法为他在刘备面前美誉一番。

可刘备如此求贤若渴的态度,倒是大大出乎了郭嘉的意料。

其他的姑且不论,只是这份态度,就胜过袁绍太多了。

不过,郭嘉并未告诉辛评的是,他虽然答应了对方入仕徐州集团,但同荀攸一样,入仕之后是否继续待下去,那还得看刘备对他的安排,以及后续对他建言的态度。

若是像袁绍那样只知道招募人才,却不能用之,反而使得手下人各成派系,互相争斗。

那这徐州不过是个缩小版的河北,又如何值得他郭嘉久留。

刘封自然不知郭嘉心中所想,但他对郭嘉的到来非常欢迎,甚至有些狂喜。

原因很简单,因为郭嘉的性格必定会和刘备一见投缘,相见恨晚。

本质上郭嘉和法正是同一种人,都是豁达开朗,心胸豪迈,不拘小节的性格。

历史上法正和刘备好的都快穿一条裤子了,刘备对法正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举个例子,众所周知,汉中之战里,法正立下了大功。

可其实,整个汉中之战的计划,以及绕过阳平关,奇袭定军山等手笔,都是出自黄权。

早在汉中之战前两年,黄权就力劝刘备北伐汉中。

如果当时刘备听了,那么蜀汉不但能轻而易举的拿下汉中,更能够保住汉中的五六万户口,几十万口的人口,甚至还能直接干预到次年曹操和马超之间的关中之战。

可刘备根本不听,表示黄权你说的很好,但我现在要休息。

幸亏黄权和法正关系也很好,两年之后,法正拿着黄权的计划书再去找刘备,刘备立刻换了张嘴脸,对法正一通猛夸,当即决定兴兵北伐,去和已经占领了汉中、雍州一年了的曹操争夺汉中。

可见刘备有多看人下菜。

别看现在刘备很疼爱刘封,对刘封也是言听计从。

但刘封其实很担心陈登对刘备的影响力。

如果自己的意见和陈登意见相左,双方又非常坚持的时候,刘备会偏向哪一边,刘封虽然很有自信,但内心深处也还是有担忧存在的。

现在又来个郭嘉,那刘封无疑可以让郭嘉来制衡陈登,用陈登来平衡郭嘉。

那刘封就可以藏到背后,充当关键时刻一言九鼎的调停者了。

至于刘备会不会和郭嘉一见投缘,刘封是相当自信的。

一来有法正在前,二来还有曹操作证。

本质上,刘备和曹操其实是很像的。

如果不像,曹操也不会把自己汉征西将军的情怀投射到刘备的身上,从而产生代偿心理,各种拉拢恩赏对方了。

曹操和郭嘉,刘备和法正,这两对几乎可以无缝切换,甚至曹操和刘备之间,也是惺惺相惜,如果不是因为乱世,两人本就是意气相投的好友了。

“先生,请随我登车。”

为了迎接郭嘉,刘封将自己的车驾都带了过来,也让郭嘉享受了一把出入同车的待遇。尤其是刘封还主动礼让郭嘉,这份恩遇更是让他深受触动。

被刘封一整套礼贤下士的模版走完之后,郭嘉的心思也悄悄的改变了几分。或许也不一定要言听计从,只要能重视自己的建议,主公能合理取舍也是应该的。

刘封和郭嘉在这宾至如归,前面刘备和辛评之间也是谈笑风生。

刘备亲自为辛评驾车,这让后者受宠若惊。

辛评很清楚刘备如今的实力,哪怕是袁绍亲来,想让刘备为他驾车也是自不量力。

可刘备却为了自己这么做了,这让辛评大生明主之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