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徐州反腐(1/2)

诸葛瑾脸色有些红,颇有些手足无措的闪身避让。

诸葛亮则踏前一步,走到张昭的身边小声提醒道:“子布公,刘使君此次乃是派了长子刘封前来拜会先生,我等乃是陪同之人,并非州吏。”

张昭这才恍然大悟,目带谢意的看了一眼诸葛亮,而后者则悄无声息的以目视刘封。

张昭心中感激之情更为浓厚,不过此时并非是道谢的时候,他只能强忍耐住尴尬,转身朝着刘封就要下拜。

刘封哪里会让张昭下拜,直接上前拖住对方:“子布公,封受父亲之命,特来征辟先生为别驾,恳请先生莫要推辞,家父在郯城日夜期盼先生,如枯苗望雨。”

张昭愧疚道:“昭何德何能,劳使君三次相招,此番前往郯城,昭定当向使君负荆请罪。”

刘封安抚道:“家父对子布公寄予厚望,如何会问罪于公,请公勿要多言。”

随后,刘封好奇的看向张昭身后,询问道:“子布公,这几位都是您的子侄吗?以封观之,似皆为饱学之士。子布公当向州府举荐才是。”

张昭闻言,正色介绍道:“公子,此二人,乃是我徐州广陵名士,徐宣徐宝坚,陈矫陈季弼。”

徐宣、陈矫被介绍后,各自朝着刘封行了一礼。

“竟然是海西徐宝坚,东阳陈季弼。”

刘封惊的脱口而出,把徐宣和陈矫的籍贯报了个清清楚楚。

这也让张昭三人很是震惊。

说来也是巧合,刘封其实比较有印象的是陈矫,对于徐宣倒真不是太熟悉。可陈矫这辈子都被徐宣怼,后者甚至还去找曹操告状,差点没让陈矫被罢免,这让刘封当初在看陈矫资料的时候,附带看了下徐宣。

其实徐宣也是牛人,生性刚直且清廉,不但平时就很节俭廉洁,就连死的时候都要求家人给他穿着粗布衣服下葬。

听说是陈矫和徐宣,刘封表现的相当高兴,上前对着两人行礼之后,邀请道:“家父久闻徐宝坚和陈季弼之名,只是两位之前躲避战火,去了江东,因此大为遗憾不能得见。若是他得知两位先生回来徐州,定会非常高兴。”

“两位先生若是没有要事,封冒昧相邀,请两位先生与我们一同返回郯城,以解家父求贤之渴。”

这下徐宣和陈矫确定对方没认错人了。

这名字,籍贯甚至连行迹都对得上了。

徐宣和陈矫心里都有些欣喜和紧张,只觉得刘备不愧是明主,竟然爱才如渴到如此程度,同时也欣喜于自己的才能和名声能被刘备所认可。

眼下的刘备可不再是以前那个默默无名的边地武夫,就连孔融都帮他扬名,袁绍以他为盟,就连远在江东的徐宣和陈矫,也听说了徐州军如何一鼓作气收复广陵的故事。

随后,刘封为诸葛兄弟和董袭、甘宁做了介绍,对方也介绍了张承。

对于张承,刘封多看了几眼,历史上这也是一个名声不错,才能中上的干员,只可惜他爹是张昭,结果好好一个文士,被迫转了武职。

别看东吴那边好多文人都转了武职,可从陆逊等人的表现,以及正史记载来看,他们转了武职之后,确实就把自己当武人了,轻易不能参政的。

历史上吕壹被清算之后,孙权责备诸葛瑾、陆逊,步骘等人,他们的解释就是臣是武臣。

说明东吴时代,文官和武臣是有分野的,而且并不互通,至少不像西汉时那样可以出将入相,自由切换。

突然,刘封想到了一件事情,忍不住去看诸葛瑾。

别看眼下诸葛瑾年不过二十,也就比张承大了四岁。

可将来人家张承的老婆,可是诸葛瑾的闺女。

这俩在原时空的历史里,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岳婿关系,张昭还得叫诸葛瑾一声亲家翁。

想想张承和诸葛瑾青年相交,结果中年了反倒是娶了朋友的女儿,委实是太丧心病狂了,让人唾弃。

一行人介绍完后,刘封亲自送上礼物,向张昭发出征辟。

这一次,张昭没有再拒绝,而是恭敬接受,并表达了对刘备的感激和效忠。

随后,张昭在府上设宴,款待刘封。

宴席上,徐宣有些冒失的询问道:“宣在江东,听闻小霸王孙伯符曾与我州争夺广陵,夜战广陵县失利,不知内情如何?”

刘封笑着答道:“徐先生如何想起询问此事了?”

徐宣正色答道:“月前,宣尚在江东,孙伯符上门征辟,欲任命我为毗陵县令。其时,他曾询问起我徐州虚实,尤以徐州军为甚,故而被我套出此事。”

刘封恍然,解释道:“当时州府从事刘晔刘子扬,单身潜入广陵,说动当地豪强李氏兄弟反正,当晚兵变,夺得广陵。只是当时南门为孙策所夺,孙家部曲冲入城中,占据上风。”

“其后,幸得我部及时赶到,一番激战,成功击退孙家部曲,得以夺回广陵。”

“此战之中,我弓马恩师太史慈,还同孙策孙伯符阵前斗将,双方激战上百回合,不分胜负,最终平手。”

陈矫闻言,也是一惊,脱口而出道:“太史慈竟是公子弓马恩师。”

刘封好奇的问道:“陈先生也知我恩师之名?”

陈矫点点头:“孙伯符礼聘我为曲阿县令时,也曾询问我是否听说过太史慈和刘晔的名字。”

“庐江刘晔刘子扬,我等即便没有见过,也听说过其名字。”

陈矫解释道:“只是太史慈的名字,实未所闻。”

“我师太史子义,人如其名,行事忠义无双。”

刘封看见机会,趁势为太史慈扬了一波名,将其毁牍护主的忠义和机智的事迹详细述说了一遍。

徐宣拍案叫绝,夸赞道:“真乃是忠义之士。”

“忠人之事,忠君之托,不顾己身,此乃义士也。”

陈矫也赞赏了一句,只是和徐宣有感而发相比起来,略显得有些随风而倒。

张昭也点点头:“太史子义人如其名,不负主君之托,忠义之士也。”

别看张昭这几个人一人夸奖了一句话,这些赞语传扬出去,对太史慈的名声,地位都有巨大的提升。

因为张昭是名士,徐州顶级的文士。

徐宣、陈矫也都是广陵名士,这就是咖位。

两日后,准备妥当的张昭随着刘封一起北返,经朐县然后转道郯城。

张昭到时,刘备出城三里相迎。

刚一见面,张昭就要向刘备请罪。

刘备如何会让张昭这么做,自然是一番安抚。

随后,张昭接任徐州别驾之职,被刘备委以重任,负责考核州中诸多官员。

本来这事应该是功曹负责的,功曹的职责就是根据官员的功劳和过失来安排升职和降级。可实际上,功曹却又没法去检查官员的功过,因为那是郡国从事和下面郡国督邮的权力了。

因此,让张昭以别驾的地位出马,亲自总抓此事,好好清理一下整个徐州官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况且张昭性格刚强,嫉恶如仇,最为痛恨贪污受贿,尸位素餐之辈。

张昭在徐州资历很老,名声很大,还曾因为拒绝陶谦举荐茂才而下狱也不屈服,可谓是名满徐州。

被张昭罢免的官吏,只会老老实实的滚蛋,根本不敢和他抗辩。

张昭就职之后,刘封再度出马,又去江都请回来了张紘担任治中。

邀请张紘的时候,张昭那没派上用场的说辞在他这里用上了。

以赵昱之名,劝说张紘,再加上孙策过江之后,一直困于吴郡半郡之地,至今仍然没能攻下吴县。

再加上赵昱的情分,以及刘备的诚意,最终打动了张紘,让他北上入郯城就任治中。

顺便,还拐带了陈端和秦松二人一并北上。

接下来张昭如果成功清洗徐州官场的话,必定会缺少许多县级人才。

虽然徐宣、陈矫、陈端、秦松这些人在入仕之后,都是先在中枢或是郡级长吏开始锻炼,然后再下放县令、县长之职。

可必须考虑到当时的曹魏也好,江东孙家也好,都已经做大了。

尤其是曹操,徐宣、陈矫入仕广陵陈登的时候,都已经是建安三年了,当时曹操都已经掌控汉献帝和朝廷中枢,拥有四五个州的地盘的。

在庞大的河南派系士人面前,徐宣和陈矫算得上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