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善后朐县(1/2)

即便有了这么大的功劳,而且因为请求援兵的事情入了曹操的眼界,可陈矫当上县令,依旧是好几年后。

现在刘封居然直接推荐他为朐县县令,可想而知是少走了多少路。

一旁的徐宣听到这一番话,眼睛登时瞪的老大。

他有些不敢相信,陈矫这么个同族而婚的人,居然能被公子如此推举。

徐宣心里有些嫉妒,但他却没有记恨。

徐宣的性格就是如此,看不惯就会说,但对事不对人。

他一直针对陈矫的原因,本质还是陈矫同族而婚,还不肯和老婆和离这件事情,也算是另类的对事不对人了。

“宝坚先生。”

徐宣正想着该如何向刘封揭露陈矫的真面目时,却忽然听到刘封在叫他。

“公子,属下在此。”

刘封和熙的说道:“宝坚先生刚直正气,嫉恶如仇,正是郡国从事的合适人选。封欲向家父举荐先生为东海从事,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郡国从事虽然只是六百石的州府大吏,可论实权,恰恰是管着县令的,是州府考核地方的重要手段之一。

更巧合的是,朐县隶属于东海,而东海从事可不就是考核东海诸县令和郡府的要职吗?

如此一来,徐宣虽然品级上不如陈矫,可在实权上却恰好反超了对方,这让徐宣很是高兴。

况且一任郡国从事之后,徐宣也可迁为县长、甚至是县令。

如果陈矫在朐县任上没做出什么大成绩的话,双方仕途并不能拉开多大距离。

陈矫神情虽是波澜不惊,可眼中却流露着无法隐藏的郁闷之情,徐宣却是满脸感激。

刘封心里也是好笑,他也知道徐宣并非官迷,而他就是和陈矫杠上了。

原时空里,这两个人可是杠了整整一辈子,而且陈矫明明官职、爵位要更高,可却始终拿对方没办法。

到了曹丕朝,本来徐宣是跟不上陈矫了,偏偏又在南征大魏吴王的时候入了曹丕的法眼,双方又并驾齐驱了。

到了曹睿时,陈矫不过是敢于杯葛司马懿并非托孤之人,而徐宣都被明帝视为能担托孤之重的人才了。

也就是徐宣死的早,不然至少也能混到蒋济、陈群那一档。

看着徐宣横眉冷对陈矫,而后者眼观鼻心,心无外无的样子,刘封摇头失笑。

看来在这个时空里,徐宣和陈矫还是会继续杠下去了。

很快,太史慈等人收拢了兵马,安置好了投降的家兵精壮后,齐齐来到糜府复命。

刘封自然立刻召见了他们。

“拜见少主!”

太史慈等人身着铁甲,却依旧单膝跪地,拜行军礼。

“老师请起,诸位将军也都请起。”

刘封很是客气,将军两字也让董袭、蒋钦心中窃喜。

甘宁和潘璋倒是满面喜色,一点都看不出心虚的模样。

论军阶,两个人可都只是别部司马而已。

可天生骄傲性格,却把刘封的吹捧照单全收了。

你还别说,潘璋和甘宁两个人相处的竟然不错,不过甘宁最为亲近的竟然是太史慈。

也不知道是因为两人都极为擅射的关系,甘宁竟然对太史慈很是服气,相处融洽。

诸将一一禀报自己所行任务的结果,俘虏的安置,以及犒赏的发放。

别的不说,光是刘封所部的徐州军的待遇,绝对是冠绝此时大汉的,当然,这说的是常规部队。

至于各家军阀的心尖宝贝的核心部曲,比如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袁绍的大戟士、曹操的虎豹骑、青州军核心精锐等等,待遇还是有所不如的。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刘封也可以算是把自己所部全部当成核心精锐在养了。

“老师。”

刘封朝着太史慈唤了一句:“你可从广陵军所部中任意挑选两百人作为骑兵预备,这次缴获的战马也悉数划拨于你,年内我再给你调拨一百匹战马。”

太史慈一听,顿时大为惊喜,赶忙起身道谢。

刘封却是摆摆手,他之所以有这个底气,无非是臧霸臧太守的几百匹战马快要回来了,这些战马既然是他刘封出的霜糖、雪盐,那自然应该归他刘封。

这应该是很合理的事情吧?

“文珪,你部也是一样,可于广陵军中精挑骁勇敢战之猛士,铁甲军扩编至两千人,我年内再给你补充两百套铁甲。”

刘封的话让潘璋兴奋的蹦了起来,两千人的编制,那潘璋的军阶肯定是要向上动一动了,保底也是个校尉。

“璋谢少主隆恩!”

刘封摆摆手,让潘璋起来。

随后看向董袭、甘宁和蒋钦:“元代、兴霸、公奕,你们每部可扩编至千人,此次缴获的大小船只尽数调拨给你们。不过我有言在先,汝等虽独立成军,却要多加配合。水军不同于陆军,不勤加操习演练,临时配合,战力不升反降。伱等都是水战英豪,切不可麻痹大意。”

“是!谨遵公子之令!”

董袭、甘宁、蒋钦也都站起身冲着刘封单膝叩谢。

尤其是董袭和甘宁,他们俩都是新附之人,刘封却以心腹之姿相待,扩军增编,犒慰劳赏,尽皆一视同仁。

这让董袭、甘宁毫无生涩之感的就融入了徐州军中。

“还有一事,水军不仅仅是要习惯江河,也要习惯远洋。”

刘封这里所说的远洋并非后世的远洋航行,其实是近海航行。

东汉时期的航海技术其实相当发达,孙权时就北至辽东,东去倭国和台湾,南至中南半岛。

这也是刘封提出这个要求的底气。

“至于船只调配,你们可自行商量,然后上报州府核准即可。”

江河中的船只与大洋中的船只是两种船只,别的不说,一个淡水,一个咸水,光是这个区别就相当的大,更别说海上风浪是江河中的数倍甚是是十数倍了。

董袭等人都纷纷应是,就连甘宁都温顺如猫,毕竟刚刚得了个大果子,高兴都还来不及,哪里还会炸毛。

刘封也是满意之极,知道这些盐豪们肥的不行,可真没想到盐豪们竟能肥到如此程度。

历史上糜家能拿出一个亿财货的嫁妆,又加上两三千健壮僮仆投资末路的刘备。

这些盐豪们虽然单个比不上糜家,可凑在一起,却是好几个糜家的体量了。

也难怪承平年代时,有徐州大半财货在东海,东海大半财货在朐县之说了。

之前和糜竺商量恢复彭城国的时候,刘封甚至暗示对方可以先把嫁妆拿出来支持一下彭城国财政。

糜竺惊讶之后还是答应了下来,可刘封还是挺尴尬的。

要早知道能发这么大的一笔财,当时就不提这个事情了。

有了这么大一笔财货,刘封并没有想要大肆扩军,他最想要的是靠着这笔钱粮把彭城国,下邳、东海被曹操肆虐过的县邑恢复起来。

现在这笔钱投入进去,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四年,徐州的收入最少能够增加五成,要是乐观一点的话,甚至可以翻上一倍。

同时,军械物资的产出也会大大提升,一年之内铁甲的产量能够提高到三百套一年,两年内提高到四百五十套,三年内提高到六百套。

安抚完朐县之后,刘封留下陈矫代理朐县县令,徐宣辅助,周泰、蒋钦、甘宁、董袭等暂时驻军朐县之外,带着太史慈的骑卒和潘璋的五百铁甲士,押送着四千余投降的叛匪,以及大量价值比较高,诸如金银珠宝,素练丝绸等财货朝着郯城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