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孙乾访会(1/2)

其实刘封也不算欺骗周瑜,历史上周家就是落了个鸟尽弓藏。

孙策横扫江东之后,周尚就被扒掉了丹阳太守的职位,被叫回庐江,同时还委任了自己的从弟袁胤为太守了。

这一釜底抽薪,使得周家在丹阳的数年经营毁于一旦。

不知道当时的周家有没有后悔抛弃刘繇,援助孙策这一举动。

当然,刘封也不是傻子,他虽然没有欺骗周瑜,所说的一切情报也都是真实的,可问题是,他并没有把所有的情况都告诉对方。

显然诸如徐州正在往豫州和荆州方向采购粮食,以及朐县获得了几十万石粮食的事情,刘封却是一个字都没说。

如果周瑜真的以刘封书信里的情报来对刘封做不利的事情,恐怕会摔上一个大跟斗。

“再看看吧。”

考虑再三,周瑜还是决定再观望一阵。

无论如何,徐州军确实已经饮马长江,而刘繇的扬州军也的的确确和对方关系不浅。

周家的细作也早就传回消息,许劭和滕胄前往徐州求援的事情根本瞒不了太久。

周瑜最终还是决定静观其变。

至少现在名义上的丹阳太守还是周尚,而且周家也实际上掌握着下丹阳的实权。

对于刘封邀请周瑜前往徐州游历的邀请,他还真就动心了。

不过动心归动心,贸然前往,风险还是不小。

于是,周瑜将书信收好,然后取出一张佐伯纸,开始书写起来。

这封书信乃是寄往徐州鲁肃的,他和鲁肃之间的关系相当不错,两人一见投缘,而且对鲁肃的能力、眼光、品行,周瑜也是非常认可。

因此,周瑜想要从鲁肃那里探听一些情报。

哪怕这些情报只是鲁肃可以透露的部分,也未必没有价值。

***********

经过二十多天的跋涉,孙乾终于到达了会稽郡沿海,自钱塘县登陆,不及休息,便轻车赶往会稽郡治所山阴县。

山阴县也就是后世的绍兴。

别看日后的绍兴每天都过的战战兢兢,生怕被宁波和杭州给瓜分了。

可在东汉,山阴就是会稽郡的郡治所在,不论经济,人口,都毫无疑问的压了杭州和宁波一头。

此时的王朗也为孙策猛攻吴县而感到惊怒。

袁术虽然名为左将军,可实际上却是汉贼,但凡忠诚汉室的地方官员,就没有一个服气袁术的。

从陈温到陆康,再到陈珪,又到王朗。

他们都早就看穿了袁术的残暴和二心。

眼下孙策势如猛虎,连下吴郡四县,还在香草河大破刘繇,吴景大军又把吴郡郡治吴县包围,连日猛攻,几次险些破城。

要不是吴地士族在这关键时刻,经过豫州名士许靖的调和,暂时放下了和吴郡太守许贡之间的矛盾,全力支援许贡守城,恐怕吴县早就被吴景给拿下了。

其实孙家在整个吴地的声望是相当复杂的,支持孙家的人和反对孙家的人都相当的多。

很多人都只知道孙策攻打庐江,害的陆康最终病死,陆家的子弟伤亡过半。

可知道孙家对陆家有恩情的人却并不多。

当初孙坚在长沙担任太守的时候,隔壁的零陵郡宜春县被反贼围攻,局势岌岌可危。

按照东汉的制度,太守的职权只在自己的郡境之内,非中枢诏令,太守不得带兵出境。

当时孙坚的属官、亲信左右力劝孙坚,可孙坚却说:“越界征讨,是为保全郡国。即使以此获罪,我也无愧于天下。”

孙坚去了之后,零陵叛匪居然畏惧他的大名,一哄而散。

当时宜春县的县令,就是陆康的侄子。

孙坚直到死,应该都是汉室忠臣,其言其行,一片忠汉之心。

只是汉末的士族却从来不信任孙坚,也不喜欢孙坚。

因此,相对简单划分的话,那么在吴地,士族就是坚决的反对派,平民则大多支持孙家,而豪强则对半开。

这样的结果在孙策进入吴地之后,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孙策现在手里总共就吴郡北部的四座城市,全部都是他派兵攻打下来的,没有一座是直接投降的。

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看出吴地的统治阶级其实是不欢迎孙策的。

可孙策在占领曲阿之后,短短的几十天里,就有数千人来投,从这一点上来看,孙家在吴地的声望又是很高的。

可见,支持孙家的人大部分都是平民了。

而豪强大概率还都在观望,或者倾向于和士族联手,使得孙策在江东举步维艰。

听到孙乾报上名字和来意时,王朗立刻下令迎接。

王朗本就是徐州东海郡郯城人,刘备现在的治所就是王朗的家乡。

刘备素有仁德之名,现在又是徐州牧,王朗本能的对刘备抱有好感。再加上他此时已经离开家乡三年,也想通过孙乾了解一下家乡的妻儿亲人的近况。

见到孙乾之后,双方分主宾坐下。

孙乾从怀中取出两份书信,让近侍递给王朗。

“王府君,这两份书信,一份是您家人给您的家书,我主派我前来来之前,就告知了您的家人,并让他们修书一封,容我带来。”

孙乾好整以暇的向王朗介绍道:“另外一封书信,则是我主亲自所书。眼下孙策横行吴地,攻打吴县,一旦让他夺取了吴县,下一步必然会是会稽,王府君当早做准备。”

听说是家书,王朗顿时有些激动起来。

徐、扬虽然紧挨着,可距离着实不近,毕竟王朗的家乡可是在徐州北部的郯城,而会稽则在江东的右下方。

不过王朗毕竟是名士能吏,压下心中的激动后,他先行打开的却是刘备的书信。

刘备书信中,自然是先对王朗表达了一番钦慕思贤之情,同时狠狠夸奖了会稽郡功曹虞翻一番,随后则开始给王朗分析了孙策占领吴地之后,必然会兵锋直转会稽,以及预测孙策的进攻方向。

除此以外,刘备在书信里还向王朗推荐会稽名士周昕,并详细介绍了周昕与袁术的宿怨。

周昕兄弟三人可是铁杆的袁绍党,当初曹操和刘备来丹阳募兵的时候,周昕就很大方的一口气支援了他们四千人。

后来又为了袁绍在豫州和孙坚大打出手,战败之后退往扬州,结果没两年又赶上袁术逃跑来扬州,双方又是一顿火拼。

虽然史书上周家三兄弟只有寥寥几笔,可实际上这几年里,这三兄弟真没少出场。

王朗看罢之后,心中很是震惊。

因为刘备心中所写的想法和推测,竟然与他不谋而合。尤其是刘备预言孙策必然从固陵渡钱塘江攻击固陵旧城,这让王朗很是钦佩。

至于书信最后所写,提醒王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在固陵的西南边,有一条查渎小道,可渡江后直通高迁屯。

同时,书信中还告诉了王朗一个重要情报,孙策之从叔孙静此时就住在钱塘江对岸的富春县。

一旦孙策顿兵于固陵城下的话,那么孙静是一定会去给孙策送兵送粮送计谋的。

孙静在富春县居住多年,他不会不知道查渎小道的情报,而这个高迁屯就在固陵和余暨县之间,是最适合囤积粮食的兵家要地。

如果王朗采纳固守固陵的意见,那么高迁屯必然会成为王朗军重要的前线屯粮点。

一旦孙策派出奇兵出查渎小道,直插高迁屯,不但能直接切断固陵前线和余暨县之间的联系,还会有断粮的风险。

而孙策军占领了高迁屯,反而会有了稳定的粮食供应,主客之势,瞬间易手。

看完这一段,王朗直接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是真不知道查渎小道的存在。

若是等孙策过了钱塘江,兵临城下了才知道这个消息,那对王朗军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