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回京后的好消息(1/2)

晚上吃完饭,林二春把林朝阳叫到屋外。

“二埋汰找你干啥?”

“他想去外面闯闯,问问我的意见。”

“你咋说的?”

“我让他去广东那边,那边风气开放,适合他这种情况的去闯荡。”

林二春点了点头,没再问这件事,抽了两口烟才继续说道:“你现在有出息了,但有些事该抓紧还是得抓紧。”

“啥事?”

林二春的烟袋锅作势要往林朝阳脑袋上磕,他往旁边一躲,老头儿只是吓唬吓唬他,哼道:“你说啥事?你跟玉书都结婚两年了吧?她肚子怎么一直没动静?”

“你说这事啊!爸,玉书还在念书呢,我们俩现在要孩子不方便。”

“有啥不方便的?伱妈生完你月子都没坐,还下地干活呢。”

“爸,时代不同了……”

“屁的时代不同了!咋地,社会主义不搞了?”

林二春的蛮横态度充分论证了什么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可能是觉得自己语气有点重,林二春缓和了语气。

“以前爸让你要个孩子,是怕你们俩感情不稳定。现在你成大作家了,有名气了,我和你妈就想让你早点要个孩子,我们老林家后继有人。”

林朝阳说道:“那也得等玉书毕业的,再说我们俩还在玉书她们家住呢。”

林二春蹙着眉头,“你在图书馆工作,什么时候能分个房子?”

“房子这事正研究呢,争取今年解决。”

林朝阳没有直接挑明买房子的事,主要是怕让林二春夫妻担心,对于一辈子在农村的老两口来说,花上万块买房子是不敢想象的。

他进而又想到,自己这套房子买完,还得给老两口在燕京准备套房子,让他们可以安享晚年,今年得多写点小说了。

见林朝阳心里已经有了盘算,林二春往墙上磕了磕烟袋锅。

“行,你心里有数就行。你在燕京,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就看你自己的了。对玉书好点,更别忘了玉书她们家人对你的照顾。”

“嗯,明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初三就是林朝阳他们离开的日子,林二春的叮嘱是关心,也是不舍。

翌日一早,林二春套上驴车送林朝阳几人去火车站,依依离别之情不提。

上了车之后,陶玉书偷偷的向林朝阳指点示意,原来是丈母娘竟然在看一月份的《收获》。

林朝阳低声问陶玉书:“你推荐给她的?”

陶玉书偷笑道:“之前让她看,她没看,可能是车上无聊了吧。”

林朝阳摇了摇头,这丫头,有时候总有点促狭心理。

一路又是一天多的时间,等回到朗润湖公寓的时候,大家已经是人困马乏。

回到家没等歇息,陶玉墨就告诉了林朝阳一個好消息,“姐夫,前两天你有张稿费单到了。”

有稿费单?

林朝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山下的花环》,这个时间段到的稿费单,应该只有《高山下的花环》单行本的稿费了。

他顾不上身体劳累,跑了一趟储蓄所,发现这次的稿费居然有1152块稿费之多。

林朝阳取到稿费之后有些费解,《高山下的花环》全文七万两千字,千字10块钱的稿费标准就是720块钱。

现在给了他1152块稿费,也就是说战士出版社预付给了他60%的印数稿酬。

也就是说,《高山下的花环》单行本首印30万册?

算完这个数字,林朝阳咋舌不已,没想到战士出版社竟然会首印30万册《高山下的花环》,这得是多看好这部小说?

回到家中,他将稿费交给陶玉书,她惊讶的问道:“怎么这么多?”

“看印数稿酬那一项,他们印了30万册。”林朝阳解释道。

陶玉书同样惊讶不已,首印就30万册,这是看好《高山下的花环》能创造出突破百万册的销量神话吗?

不过惊讶归惊讶,她想到下半年《高山下的花环》受到的欢迎,又觉得这个数字也不算过分。

随即她变得高兴起来,过年回老家虽然花了些钱,但现在她和林朝阳的存款已经超过了5200块钱。

虽然距离华侨公寓那处房子仍有一定差距,但这些钱她只贡献了三四百块钱而已,剩下的可都是林朝阳去年一年赚到的啊。

林朝阳交给《当代》的那部小说她看过,发表绝对不成问题,到时候至少又是一两千块钱的收入,发表稿费、出版稿费、时不时的印数稿酬……

陶玉书发现,不知不觉之间,他们竟然真的有了买房子的底气。

夜晚,陶父陶母房间。

在路上折腾了一天半,陶父感觉身体甚是疲累,躺在床上感叹一句:“真是岁数大了!”

过了一会儿,没有听到陶母的回应,他朝旁边看过去,只见陶母正全神贯注的在看书。

“不累吗?早点睡吧!”陶父说道。

“嗯。”陶母用鼻音回应了一下,但却没有动作。

陶父见她痴迷小说,便没再劝她,自己沉沉睡去。

过了不知道多长时间,陶父被一阵抽抽啼啼的声音弄醒。

屋里的灯光依然亮着,他眯着眼睛转头看去,见是妻子正泪流满面。

发觉他醒了,她连忙掩面转过身去。

“这是怎么了?”陶父起身扶着她的肩膀问道。

“没什么。”

陶母不说原因,陶父却不难猜到,他翻起妻子搁在枕边的杂志,“看小说看的吧?要我说你啊,就是多愁善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