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我偏偏就要逆着你的话!(1/2)

第164章 我偏偏就要逆着你的话!

常言见面不如闻名,但放在陈平生身上,却只能说闻名不如见面了。

本就知道这是位年轻人,在直播上也见到过他的样貌,但都不如线下见面来得直接。

所有业内摄影师的第一感受就是自己老了,为数不多的青年摄影师对比了一下年纪,也觉得心中更加刺痛。

在这个年纪,自己还不知道相机的双重曝光怎么拍呢。

人家已经获得格赛最高奖项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于是在交流开始后,立刻就有人提出问题,想要看看这位获奖者的含金量。

“我想问一下,你觉得黑白与彩色哪种形式更高级呢?”提问者是一位留着短发的中年摄影师,他是业内知名的风光摄影师,年轻时还曾发起过一项关于彩色照片的运动,想要扭转彩色与黑白的地位。

而现在抛出这个问题,很显然就是看到陈平生的作品是黑白的,所以有些抵触情绪罢了。

陈平生拿起话筒道:“首先,我不觉得不同颜色之间存在高级的理念。比如黄与绿,比如蓝与紫,比如黑与白。所谓的高级感,更多存在于同一种色系上,比如拖鞋蓝和孔雀蓝。这是观众在视觉上所能直观感受到的高级与庸俗。而你刚才说的高级,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吧。

“其实你想表达的是颜色外人为所赋予的含义对吗?可能很多人认为黑白更有逼格,彩色更加杂乱,但其实这是误解,因为彩色所能拍摄的信息更多,所以在门槛上比黑白更高。”

“所以伱的意思是彩色更高级对吗?”提问者的语气有些咄咄逼人,但还在讨论的范畴内。

陈平生笑了笑:“当然不是,从色彩方面彩色的门槛更高。但从影调处理和灰白黑关系上,黑白的门槛明显更高。所以这就是一个技术问题,因人而异。怎么能假定技术的门槛就代表是否高级呢?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说美术比摄影高级呢?”

提问者还没有罢休,继续说道:“那你的作品为什么选择使用黑白呢?”

陈平生挑挑眉,开口道:“我们是摄影师,是颜色的使用者,为什么要被不存在的东西束缚。《鸦》这部作品,用黑白的形式更适合,所以我就选择了,有什么问题吗?”

提问者无话可说,只能坐下。

然后凤仪声开口了:“你好,第一次见面,我是凤仪声。”

“凤老师你好。”陈平生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位知名评论家,观感很好,语气也不咄咄逼人。

凤仪声点头继续说道:“这个展览,其实对我而言,非常惊艳。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什么看法,但我真的感觉我经历了一次穿越,是这个词吧。”

周文远点头。

“我觉得这部作品是通过人类和乌鸦的视角来回切换,来达到一种人即乌鸦,乌鸦即人的理念,我说的对吗?”

“没错,凤先生说的对。”陈平生表示赞同。

“所以你的标题,也是特意设计的吧。”凤仪声询问道。

“是的,凤老师看出来了。”陈平生觉得这些评论家的眼睛确实毒辣,第一次就能看出自己作品的意图。

“嗯,人名和标题同样大小,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暗示了。”

凤仪声没有完全说透,而是模棱两可的说了一句。

其他没看明白的人一脸迷茫,觉得凤老师你这不厚道啊,怎么说话说一半呢!

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说得太透,否则就没有发现的快感了,凤仪声也是为了让大家多看几次作品,才故意这么说的。

而在他发声完后,交流会总算进入了正轨,摄影师们纷纷说着自己对于作品的想法,也询问着陈平生拍摄的经历和经验。

不久后周文远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整部作品的基调都很低沉和阴郁,但是其中也有些高昂的影调来中和情绪,说实话,这种排版不像是一个新手。你是如何做到操控观看者的阅读体验的呢?”

陈平生沉默了一会回答道:“我觉得首先就是在拍摄前期,我对于整部作品的基调已经是完全确认了。所以我在拍摄时没有遇到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这部作品其实只是我拍摄的一部分,我舍弃了很多废片或者说情绪张力不够的照片。

“然后排版上,因为我已经有了主题,那么接下来就是填充脉络。我也想过是否人类与乌鸦视角分离会不会更清晰易懂,但效果很差。我觉得这达不到我想要的那种感觉。于是我开始交叉叙事,就像是电影里一样的蒙太奇叙事手法。并且在前期我故意使用了一些不太容易辨认的照片,只有随着观看的深入,你才会发现作品到底在讲什么。

“而其中那些比较高昂的影调,我觉得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灵感勃发。我没有刻意的去寻找,只是在拍摄时偶遇到了,觉得很棒,就将其加入了影集中。不过结尾确实是我精心选择的,因为我觉得它最能涵盖整个作品的思想。”

周文远边听边点头:“确实是非常厉害的排版设计,我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看到过能和你并肩的。”

他说的话很重,这也和他这个人性格一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