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平西王的进度条(1/2)

“这个查如龙是个义士,要是如实上报清廷,此人必定难活。”

正好过来有事的赵进忠听说此事后,觉得这样做不对,弄不好那个查如龙会被清廷凌迟。

他们虽剃发降清,但对清廷并非真心归顺,如此,怎么能出卖反清的义士呢。

因而赵进忠认为头这样做有些过份。

“这個查如龙是个行事不密之人,如此机密大事竟叫一书童来办,且将伪造督抚大印俱交于书童带在身上,自个却躲起来不见人,我看这人不是能做大事的人。”

王五对查如龙的评价应该是个理想主义者,所作所为跟雍正年间的秀才曾静很相似。

这个曾靖就是派其学生致信时为川陕总督的岳钟琪,一面对雍正极尽责骂之词,一面以岳飞抗金的事迹激励岳钟琪,劝岳掉转枪头指向金人后裔满人,为宋、明二朝复仇。

结果岳钟琪假装同意,骗出口供,反过来抓捕二人,从而引发有名的文狱大案吕留良案。

将查如龙比照曾静,将吴三桂比照岳钟琪,事情便如同一个模版。

明亡以来,策反一直是致力于复明的明朝遗民惯用手段。

十五年前,这个策反工作达到鼎峰,引发了绿营大反正。

郑军入长江时,也有大量绿营官兵被明朝文人策反。

尤其水师方面更是策反重灾区。

只是当时策反能起效果是因为明清究竟谁主江山尚未定局,因而投机摇摆分子众多。

现时策反,就有点太过异想天开了。

这个查如龙也太过大意,如此重要之事本人不亲自出面,只要书童替其活动,不知是惜命还是真以为一道血书就能让吴三桂举旗造反。

如查如龙这般不肯为清廷所用的明朝官员和文人尚有很多,有同查如龙一样暗中密谋反清的,也有隐居于山林之中以明朝遗民自居的。

这些人应当算一股政治力量,只这股政治力量于明清交替间所起作用有限,且因过去派系原因彼此无法团结,甚至于现在还有阉党、东林之争。

故王五不打算派人同这股政治力量接触,请他来荆州请你游长江的,因为这样做于反清并无大的帮助,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人请过来了,你不仅要供着,还得听着。

但那些人的主张能听么?

你不听,那些人就会失望,一失望反过来就会对你心生不满。

门生故旧一通书信往来,王五的名声必定要臭。

更何况他出身顺营,在那些正统明朝遗民眼中,也脱不开一个“贼”字。

所以另起炉灶单干,才是正确的道路。

顺也好,明也好,东林也好阉党也好,桂也好、唐也好、鲁也好,统统扫进历史垃圾堆。

荆州,就一面大旗,一个意志。

“这封血书到吴三桂手中后,你认为吴三桂会怎么做?”

王五知道赵进忠的意思,他虽对明朝遗民敬而远之,但也不是真的要帮清廷对付这股力量,更不可能亲手绞杀这些民间反清义士。

正如他当初就是因为不想随锁彦龙杀老卒才走上抗清之路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