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雷厉风行(1/2)

荀攸心里说不感动,那是假话,他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刘备的厚爱。

别看刘备嘴上说的轻松,可真要安排荀攸担任广陵太守这种两千石高官,压力还是很大的。

徐州拢共才几个两千石太守,不算琅琊其实只有四个,加上藩属的,也不过九个。

荀攸又不是创业老臣,也没有带着大功来投。

直接让他担任广陵太守,反对声肯定不少。

其实刘备也曾有些许迟疑,是刘封的坚决帮他下定了决心。

“非常人当任非常事,闲言碎语,何足为道?不过碌碌庸人之言,若听从之,反受其乱。”

刘封可是清楚的知道,荀攸的履历可是历任两千石了。

虽然他还从来没到一地上任过,可任城国相、蜀郡太守的资历却是实打实的。

历史上曹操可是用汝南太守来征辟的荀攸,一到许昌,就入为尚书,这可是能参与国家大事的显官。

刘备这边自然不如掌控了中枢的曹操,但也得给出足够显赫的位置,哪怕只是为了表明诚意。

于是,刘备准备了三个职位,分别代表了封疆大吏、情报亲信以及州中除了别驾以外的三大吏。

原本刘备和刘封都以为荀攸应该会选择广陵太守。

一方面这是两千石的一方诸侯,二来也是前线重镇,不论是南下江东,还是进讨袁术,都是立功的地方。

可没想到,荀攸居然选了长史的位置。

这大大出乎了刘备和刘封的意料,让两人很是疑惑。

其实荀攸之所以会选择长史,自然也是有他自己的考量。

虽然刘备在得人这一块,已经折服了荀攸,让他很是钦佩。

可能不能用人,刘备还没能向荀攸证明。

荀攸这样的智谋之士,看事情远比一般人更要深入。

在荀攸看来,广陵太守虽好,可实权却必然不在太守手中。

广陵城中云集万余大军,必有刘备心腹之人统带,在这种情况下,他一个空降太守,能有什么实权可言?

过去能有多大影响力,完全得看广陵军中将校对他能有什么态度罢了。

至于负责谍报的军机从事,荀攸也不想要。

他此时还存着合则留,不合则去的心思,如何肯参与刘备的机密谍报系统。

因此,州中三大吏反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来地位尊崇,二来又靠近刘备,正好能观察刘备对自己的计策是什么态度。

到了荀攸这种境界,光是礼重是不够的。

即便荀攸性格谦逊低调,但一样也有相明主,立功业,扫荡天下,匡扶汉室的雄心。

如果刘备言不听,计不从,那么哪怕对方再怎么礼重自己,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荀攸选择了长史这个靠近刘备的职位,想要更好的观察一下对方,以此来决定要不要彻底押宝在刘备身上。

荀攸的这番心思,刘备父子俩都没猜到,哪怕是刘封,也是猜到了第一层,以为荀攸生性低调谦逊,不想去广陵争权,而猜不到第二层。

既然荀攸做出了决定,那刘备自然是从善如流。

将对方送回席中后,刘备当即便询问道:“公达,你先前所献六策,备深以为然,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公达有所不知,先前与荆州来使刘始宗商谈,我州欲向荆州购粮,已经达成了初步意向,只是数额巨大,刘始宗无法独断专行。故此,其已派人赶回荆州,征求刘景升允准。”

荀攸有些惊讶,在他看来,找荆州买粮可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今天下大乱,各地的军阀可都知道粮食有多珍贵,想大量采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荀攸原本还想要献上计策,却没想到不用了。

“攸暂居襄阳数年,知荆州缺盐而徐州产盐,本想进此策以助明公购粮,却不想明公已成也。”

听到荀攸的话后,刘备笑容满面:“实是我州霜糖,雪盐,震惊了始宗,让其惊为天人,故而事情才会如此顺遂。对了,说到此处,公达不觉今日饭菜有何不同之处吗?”

荀攸惊讶道:“今日饭菜,确实格外鲜美,毫无杂味。本以为是庖厨之功,听明公所言,莫非这就是雪盐之功?”

“正是!”

刘备哈哈大笑,随后说道:“备已为公达准备了一份,走时可将之带走,做饭时替换食盐,味甚美之。”

荀攸低头拜谢。

刘备接着询问道:“徐州今年尚未表举茂才,备可上表,举荐袁谭为茂才,同时再表他为青州牧。正好冀州来使也快至郯城,可与之商议,请冀州保全孔文举之地位,料想不难。”

“唯有交接益州以及遣使入关中进京朝贡的人选,公达可有合适之人举荐?”

荀攸笑着答道:“益州可暂时放下,刘璋暗弱,过于宽纵手下,若与之交往,必瞒不过刘景升。过早结交,恐会对买粮之事不利。”

刘备、刘封闻言,不约而同的点起了头。

见此,荀攸继续说道:“西去长安,必要使一能言善道者,且此人还须是明公心腹。如此,才会尽力为明公谋利,达成明公之诉求。”

刘备、刘封两个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人。

简雍简宪和。

荀攸何等聪明,只看刘备和刘封的反应,就意识到对方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看来得请宪和跑一趟了,可以威硕为副使,再让陈到领兵护卫。”

刘备略一沉吟,就做出了决断。

其实在场三人,也只有刘封知道这时候的长安早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这也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但凡看过三国志、三国演义的都清楚,这年的关中,因李傕、郭汜互相敌视,攻伐,仅仅只是一年,就把关中百万人口,以及偌大的一个长安城给糟蹋光了。

从今年二月李傕设计杀了樊稠、李蒙,吞并其部曲后,郭汜开始同他渐渐离心,尤其是郭汜的老婆还在当中挑拨离间,把李傕送来的豆豉都给说成毒药。

从三月开始,郭汜、杨定就同李傕正式撕破脸皮,开始互相攻伐。

汉献帝几次居中调节都不管用,这群凉州畜生不但以长安为战场,还各种烧杀掳掠,甚至还放火烧城。

眼下已至八月,这时候汉献帝已经通过贾诩成功说服了李傕、郭汜放他东归,这会儿应该已经启程。

要是派人的话,那还是尽早出发为好。

因为在十一月末,李傕、郭汜就会反悔,起凉州兵来追献帝,两次大败护驾军。

若是赶上那时候到弘农,简宪和的性命可就危险了。

于是,刘封一边表示赞同,一边赶忙补充道:“父亲,此事既已决断,宜速不宜迟。以孩儿之见,最好能于月中出发。同时,还可安排一批霜糖和雪盐一并起行,作为礼物,进贡给天子。”

刘备赞同的点点头,以为刘封是忠心天子,赞许的冲着他点了点头,随后又愤愤不平的骂道:“可恨李傕郭汜两贼称霸关中,素有欺凌天子之举,只恨不能为国除贼,为民除害。”

荀攸心中有些激动,他刚刚总共也就献了六策,没想到只是这点功夫,刘备竟然已经采纳了其中五策,甚至其中三策还和自己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块。

这让荀攸心里忍不住生出了君臣相得之感。

若是刘备真能一直如此,那他荀公达何惜一身智谋,必为其效死。

感叹完后,刘备又话归正题,先前荀攸所献的六条方略,每一条都像是说到了他心坎里,让刘备很是激动。

如今,他还想听听荀攸有什么关于扬州的具体方略。

于是,刘备问道:“公达,南下扬州,是我徐州内部早已达成的共识,为此,我州在琅琊采取守势。之前南下广陵时,若非郭刺史兴兵攻打鲁国,而我又受鲁国陈相之求援,不得已才转道西行。否则,我当于屯兵广陵,以观局势也。”

“如今孙伯符横行吴郡,刘正礼屯兵丹阳北部,袁公路隔江欲收渔翁之利。”

刘备虚心求教道:“先生有何良策可以教我?”

荀攸却是笑道:“明公何以欺我。”

刘备大讶道:“公达竟已看出来了?”

荀攸续道:“明公驱狼吞虎之计,亦然卓有成效。只是孙伯符乃乳虎也,养虎需谨慎,若其成长太快,恐反为虎胁。”

刘备脸色一正,点点头:“备已请从事孙乾走海路前往会稽郡,拜会会稽太守王朗。公祐手中还有鲁国相陈逸的手书,是写给会稽名士周昕的。周昕乃是昔日太傅,三君之一的陈蕃门生。料想有陈逸手书,周昕定能出山助王朗一臂之力。”

荀攸露出惊讶之色,拍掌道:“明公好一招八面埋伏之计,若是如此,孙伯符恐难逃罗网。不过有一点明公还需争取。”

刘备立刻追问道:“哪一点?”

“乃是江乘。”

荀攸说道:“江乘乃是厉阳至丹徒的必经之路,又与江都隔江而望。若能说服刘繇将江乘转归我州掌控,那过江之事,易如反掌。”

“江乘与丹徒不但江路通畅,而且也有陆路相通。”

“孙伯符此时不过是无力西顾,若是待其西向之时,恐怕最先出手的就是江乘。”

听完荀攸的话,刘封连连点头:“公达先生所言不错,江乘对我徐州确实很是重要,况且若是我们驻扎一军于江乘,孙伯符至少得分出一两千人驻防丹徒,如此一来,也算是为正礼公分忧了。”

江乘乃是后世南京栖霞区仙林大学城一带,不过此时南京城都尚未建立,自然不会有什么栖霞区。

只是江乘依旧是长江下游重要渡口,与丹徒不分伯仲。

此时丹徒已在孙策手中,那江乘的归属就极为重要了,最好还是由徐州军掌握在手。

如果连江乘都掌握不了,那么徐州军去了江东之后,岂不是随时要面对后路被切断,与徐州断绝联系的风险了吗?

刘备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还是有些迟疑:“若是我等开口索求,会否引起刘正礼的误会?”

荀攸笑着摇头道:“刘正礼此人,攸曾在神京相识,此人性格刚愎,自视甚高,轻易绝不会向人低头。子将先生同刘正礼乃是多年好友,如今投奔于扬州,定然被刘正礼视为左膀右臂。”

“如今连子将先生这位身弱体虚,疾病缠身的左膀右臂都被派遣了过来求援,可想刘正礼已经困顿到了何等地步。况且广陵之侧,尚有淮泗袁公路。区区一个江乘,断然不会引得刘正礼误会。”

刘备挺起身体,朝着荀攸拱手感谢道:“先生的教诲,备深得启发,可以此行事。”

荀攸自然连声推辞。

一场酒宴,荀攸很是心满意足。

既感受到了刘备的求贤之心,也看到了刘备的雷厉风行。

荀攸这样性格低调,做事谦逊的谋士,在这乱世之中,所希望的不就是遇到一位这样的明主吗?

宴会结束之后,刘备竟亲自将荀攸送出门,然后约好明日派使者上门征辟,最后才依依不舍而别,同时还在车架上准备了霜糖、雪盐的礼盒。

荀攸看见礼盒之后,长叹一声。

昔日刘岱、刘繇兄弟俩,可是被陶丘洪誉为二龙的,可和刘备父子俩一比,当真是天壤之别。

陶丘洪可不是一般人,这可是公认文冠当代的大名士。

他曾经怼过袁术,劝诫对方多做善事,少干暴行。

袁术被他气的牙痒痒,却最终还是只能恭恭敬敬的感谢他的提点。

第二日,刘备的州使来到迎宾馆,正式征辟荀攸为徐州长史从事。

对于荀攸为刘备征辟的事情,许劭三人却是早有预料。

尤其是刘先,在来的路上,他早就察觉到荀攸的才干和学识远胜自己。

可惜如此大才,刘表竟不知用。

其实严格说起来,刘表和荀攸还是认识的。

而以蒯越和刘表的关系,荀攸在襄阳一呆数年,刘表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要知道荀攸可是荀家的嫡系子弟,别说当时和刘表同为大将军何进效力了,就是平时聚会也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只能说刘表的器量不足以使用如此人杰吧。

刘先固然在叹息,许劭也未尝能免。

许劭和滕胄之前对刘繇单骑入曲阿,不过数月,就拉扯起一大帮盟友,同奉自己为主,更将袁术所封的丹阳太守吴景,丹杨都尉孙贲给赶过了长江。

光以这点来看,竟丝毫不逊色于荆州刘表,和徐州刘备。

只是越往后,情况就越不对了。

尤其是刘备,此时竟隐隐将影响力扩张到了八九个郡国,仔细算起来的话,这可是比袁术还要可怕的庞然大物了。

所幸刘备此人有仁厚之名,对正礼又很是尊崇,还顾念宗亲之情。

如今也只能希望刘备所表现出来的这些都是真心实意,而并非是伪装出来的了吧。

拜荀攸为长史从事之后,刘备立刻开始着手实事。

在徐州州会之上,定下了以简雍为正史,刘琰为副使,陈到为别部司马,带两百士卒随行护卫,前往关中。

刘琰乃是刘备在豫州时所结交的鲁国名士,而且也是汉室后裔,又善谈吐,深得刘备喜爱,正好让他一同出使,担任简雍的副手。

想到出逃的汉献帝一路上也要经过必经之地弘农,而且还在弘农停驻了不少时间。

因此刘封只是叮嘱自家老爹务必吩咐简雍一定要从速。

这一路上距离虽然十分遥远,但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全程走水道。

郯城出发,从下邳转彭城,直入陈留,最终可在河南尹汇入黄河,然后直达弘农。

刘备非常重视此事,简雍也知轻重,竟然仅仅只花了五天时间,就准备妥当,陈到也挑选好了精卒,护卫着简雍和刘琰从水路出发,前往关中。

同时,刘备亲临迎宾馆,一方面是探视许劭病情,另外一方面,也是询问刘繇是否可以割让江乘一县作为徐州军援救江东的落脚点。

承诺可先出兵两千到四千人,进驻江乘,一方面给丹徒的孙策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也好加强徐扬之间的联系。

许劭对此要求倒是没有什么意外,在他想来,若是易地而处,徐州求援,那如果江都不在扬州手中,许劭也是会坚决劝谏刘繇不可投入重兵的。

因此,在来之前,许劭早就和刘繇商量好了,江乘是可以让给徐州的。

不过让归让,许劭还想给扬州争取点好处。

不想荀攸却在一旁,直接点破了局势,将问题挑明。

“子将先生,此时是扬州求援于我徐州,并非是徐州觊觎扬州江乘。”

许劭无奈点头道:“既是如此,那老夫自当进谏我主。只是老夫尚有一问。”

荀攸看了眼刘备,主动出声问道:“子将先生请讲。”

许劭直接问道:“若是扬州愿意割让江乘,那徐州军可能立刻过江?又能过江多少人马?”

“还需以粮草为定,不过备可保证,绝不少于一校两千人。”

刘备的答案正好卡在了许劭和刘繇的底线上。

两千人固守江乘,那自然是足够的了,可要进取丹徒,那是远远不够的。

可问题是,刘备也说的很清楚了,关键还是粮食。

要是刘繇能供应粮食,那刘备自然可以安排更多兵马。

最后,许劭原则性答应了刘备的请求,会先由刘繇知会江乘县长,随后徐州军渡江之后进行交接。

同时,刘备应许劭的请求,答应了为其准备船只,前往陈国。

不过出发的时间,定在刘封元服加冠之后。

在和荆州商议完以盐换粮的计划之后,刘封就打算前往一次朐县。

自从数月之前,他和糜甑商量好了开发盐田,改良晒盐法,至今已有好几个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